开秧门
民间对每年第一次插秧,叫“开秧门”,结束插秧那天,又叫“关秧门”。农家对“开秧门”十分重视,须备晕腥酒菜、香烛黄纸,在田边或土谷庙祭烧,祈求保佑丰收。插秧劳动辛苦,农家都备好鱼肉酒饭,一般一天吃四餐,如请人帮忙插秧,主人除热情招待,还要说些慰劳话。早餐,每人规定要吃两个鸭蛋。鸭蛋称“种田子”,有吃了种田子,将来谷子饱满”,“吃了种田子,秧苗不会浮”的说法。午饭、晚饭,特别丰盛,要吃“种田酒”和“种田肉”。杭州郊区习惯妇女拔秧,男人插秧。拔第一把秧,习惯先将秧根擦手,以防“秧疯”。插秧时,必须把秧把平均地抛在待种的水田里,俗叫“打秧”。田种完后,如有多余秧苗,不能乱丢。有的地方将秧把抛入池塘,有的地方成把插在田边。
吃新米饭
早稻收割后几天,开始吃新米饭,有的将第一碗新米饭以及酒菜,供在祖宗堂上,请祖先一起尝新。还有的地区,要备些酒莱,请至亲好友吃新米饭,共庆丰收。
投龙祈雨
这是干旱之年,杭州民间祈雨的一种古老风俗。西湖,古称钱塘湖,传有钱塘湖龙君。唐时,建有嘉泽庙,春秋祭祀,以求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唐宋以来,除春秋祭祀外,每逢天旱之年,都要到嘉泽庙,向钱塘湖龙君祈雨。特别是吴越和南宋时,每逢大旱年间,皇帝都要亲临嘉泽庙举行隆重的“投龙”仪式,敬献三牲.宣读祭文,然后向钱塘湖龙君跪拜,掷“投龙简”。这种投龙简,银质,上刻祈雨祭文,及皇帝年号、时间。解放后疏浚西湖时曾发现五代钱■、钱弘俶、钱弘佐时期的五枚“投龙简”。杭州除西湖龙王庙外,还有两处祈雨的龙王庙。一处在龙井,三国时龙井已为民间投龙祈雨之处,宋时建龙王祠,又名惠济庙。另一处在吴山,又称龙神庙,清康熙南巡杭州,曾亲笔书“灵佑安阁”匾额。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