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民俗7

家乡区县: 浙江省拱墅区

三百六十行
  杭州工商界素有三百六十行之说。行之名,始于南宋。南宋周辉《清波杂志》记有肉肆行、海味行、鲜鱼行、酒行、米行、酱料行、宫粉行、花果行、茶行、汤店行、药肆行、成衣行、丝绸行、顾绣行、针线行、皮革行、扎作行、柴行、棺木行、故旧行、仵作行、网罟行、鼓乐行、杂耍行、采辇行、珠宝行、玉宝行、纸行、文房行、用具行、竹林行、陶士行、驿传行、铁器行、花纱行、巫行等三十六行。清人徐珂在《清稗类钞》中说:三十六行者,种种职业也。就其分工而约计之,曰三十六行;倍之,则为七十二行;十之,则为三百六十行;皆就成数而言

五行八作
  这是杭州民间泛指各行各业的传统俗称,源起南宋。当时市肆各种行业分别称为“团”、“行”、“市”、“作分”等。“团、行、市”多为商业,“作分”则是小手工业。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团行》载:“有名为‘团’者,如城西花团、泥路青团、后市街柑子团,浑水闸鲞团。又有名为‘行’者,如官巷方梳行、销金行、冠子行、城北鱼行、城东蟹行、姜行、菱行、北猪行、候潮门外南猪行、南土北土门菜行、坝子桥鲜鱼行、横河头布行、鸡鹅行。更有名为‘市’者,如炭桥药市、官巷花市、融和市南坊珠子市、修义坊肉市、城北米市。”“其他工役之人,或名为‘作分’者,如碾玉作、钻卷作、篦刀作、腰带作、金银打作、裹贴作、铺翠作、裱褙作、装銮作、油作、木作、砖瓦作、泥水作、石作、竹作、漆作、钉铰作、箍桶作、裁缝作、修香浇烛作、打纸作、冥器等作分。”元、明、清至民国,这种“行”、“市”、“作分”(作坊),各行各业仍沿用。

拜师收徒
  师徒关系,在旧社会民间有严格规定。工场作坊或行业店铺招收学徒、伙计,事先须经亲朋好友介绍引见,然后定期举行拜师礼,有的在逢年过节,有的在行业祖师生日。拜师时,点上大红蜡烛,请师傅上坐,学徒要行三跪九叩大礼。)杭谚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拜师礼后要请“拜师酒”。有的要给孝敬师傅的红包.有的还要签订师徒合同。 一般拜师以后并不马上学手艺或学生意,而是先做店内杂务。他们的工作辛苦,却没有工资。每天吃的冷菜剩饭,每月发点理发零用钱,年终只发几块压岁钱。旧时,杭州剪刀行流传一首民谣说:“学徒盖的旧被头,出师穿着破布头, 在世咽在炉灶头,死后丢在荒山头。”

Dean大葱(2014-11-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