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我的家

家乡区县: 泸州市江阳区

综述:

 我的家乡江阳区隶属于泸州市,位于四川省东南部,长江、沱江交汇处。全区幅员面积649平方公里,总人口64万,10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1个景区。 江阳城区是泸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四川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区”。全区辖7个街道、10个镇和1个景区:南城街道、北城街道、大山坪街道、邻玉街道、蓝田街道、茜草街道、华阳街道、泰安镇、黄舣镇、弥陀镇、况场镇、通滩镇、江北镇、方山镇、丹林镇、分水岭镇、石寨镇、张坝景区。区政府驻大山坪街道星光路6号。

地理资源:

江阳区地处城市中心半岛,区位优势及地理条件突出,距省会成都256公里,距重庆市135公里,是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的商贸中心和重要物资集散地;泸州航空港、集装箱、货运码头、客运码头坐落境内;长江、沱江两江水域纵贯全境;隆纳高速公路、321国道、泸合路、泸纳路、泸宜路、泸自路等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邮电、电力、天然气等基础设施完备;辖区内有十里绿色长廊张坝桂林、川南名刹方山、四季花果飘香的甜蜜公园、水山一色的杨桥湖;闻名中外的泸州老窖、长江挖掘机厂、长江起重机厂、长江液压件厂、中国石化天然气研究院、泸州医学院、泸州职业高等技术学院、四川警察学院等一批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校坐落区内。

气候特征:

江阳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热水资源丰富,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热,霜雪极少,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土壤主要是紫色土、水稻土和黄壤,中偏酸性土壤居多,土壤深度在40—60厘米之间,壤沙适宜,肥力较高,宜种性强。矿产资源主要有沙金、天然气、页岩、河沙、砾石等。

风土人情:

旧历五月初五,习称"端阳"。节间,各家门上悬挂陈艾、菖蒲,姑娘小孩佩戴五色布制作或七彩丝线缠制装有香料的香包儿、金钱板儿,幼童面涂雄黄酒,背挂布猴袋儿,采百草煎水沐浴,以 江阳区通滩镇示除瘟免疫,祛病驱邪。节间要吃粽子、大蒜、盐蛋、皮蛋、饮雄黄酒、并将雄黄酒洒屋,以杀虫消毒。未婚和新婚夫婿,以蒲扇、皮(盐)蛋、糖果、粽子向岳父母送礼。午后,沿江地区多组织龙舟赛渡或水中抢鸭子活动。一些场镇举办"农歌会",专业剧团和川剧爱好者组织演出《拜端阳》、《白蛇传》。解放后,旧俗沿习,划龙船活动尤得发展。"文革"中,以"屈原是封建反动士大夫"、划龙船吊屈原是"四旧"而废除。1979年后,龙舟竞赛及节日习俗又得恢复。泸州城区组织了几次龙舟竞赛,万人空巷;合江农林小龙船,代表泸州参加在乐山举办的全省龙舟竞赛。以示除瘟免疫。

发展与成就: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江阳区经济飞速发展。城郊型农业产业化迈出新步伐,全区农村实现小康;工业经济迈上新台阶,已形成酿酒、食品、建工建材、化工、机械加工等26个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商贸经济繁荣活跃,个体私营经济蓬勃发展,市场众多,商贾云集,是川南名副其实的商贸城;以方山为代表的旅游业方兴未艾,正成为川南旅游的精品。2011年全区实现GDP245.00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6.5%,人均GDP41410元;2011年江阳区GDP总量居四川省各区县排行榜第18位;[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9.54亿元,增长22.0%;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16.5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56亿元,增长30.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82元,增加278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50元,增加1181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

我的家乡,生我养我20年的地方,美丽大方,美食环绕,欢迎大家来做客!

棕色玉米(2014-04-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