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约公元前342-前278),名正则,字灵均,一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汉族,东周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人,他是一个黄老之学的传播者。继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政治家就是屈原。
他创立了“楚辞”,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汨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等。他创造的“楚辞”,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而为纪念屈原而修建的屈原祠位于屈原故里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凤凰山屈原故里景区内,又称清烈公祠。乘船从举世闻名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坝区出发,溯江而上,穿越雄伟险峻的长江西陵峡,抬头眺望长江北岸,有一座气势雄伟的建筑,半遮半掩在桔林与翠柏之中,这便是令中外游客流连忘返的屈原祠。屈原祠是屈原家乡的人民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而建,历史悠久。最早修建于屈原的诞生地——秭归县屈原镇乐平里,名曰屈原庙。 据《归洲志》记载,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归洲(秭归县旧治)剌史王茂元,在相传屈原怀恨投江后魂归故里的屈原沦修建了屈原祠,并镌刻《楚三间大夫屈先生祠堂铭并序》石碑,赞颂屈原“义特百夫,文雄千古,其忠可以激俗,其清可以厉贪。”铭文哀悼屈原“麟出外时,终困于人。剑有雄芒,不用无神。矫矫先生,不缁不磷。举世皆醉,抱志殁身。汩水悠悠,言问其滨。归山高高,独抱清尘……”。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