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评介

家乡区县: 浙江义乌市

纵观中国近现代史,蒋介石绝对是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上叶以来中国民国史上不可或缺的元首级人物。无疑,蒋介石作为主宰中国近代舞台的主角之一,他具有着和中国近代史一样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蒋介石是独裁者,是资本家,是亲美主义者,他遗留下了如今的海峡两岸问题,他在他的有生之年做了许多的错事。但是我们又不可否认的是,其为中国历史的发展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蒋介石,字中正,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县。蒋介石的家庭在他九岁(虚岁)之前,算得上是小康的幸福家庭。父亲蒋肇聪继承了其父蒋斯千的家业—玉泰盐店,并扩大了盐店的规模,成为了乡里的名人;母亲是王玉采是蒋肇聪的第三任老婆,虽是再嫁,却是持家有道。那样幸福的日子在蒋肇聪去世后就一去不复返了。在那个年代,孤儿寡母的日子是十分难过的,也许正是这种日子,让蒋介石深切的体会了贫穷的苦楚,让他不惜一切的追求财富与权力,不愿再过那种被人所欺凌的生活。
蒋介石在年少时顽劣异常,乡里人常道“瑞元无赖”,瑞元是蒋介石的小名,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蒋介石的少年时光算得上是一个混混。历史总是惊人相似的,回顾中国历史,我们可以知道刘邦在当上皇帝之前,也是一个小村庄里的无赖混混。与刘邦的相似处,若是封建迷信一些,正是蒋介石做“皇帝”的最好预兆。其实,那种混混生活极大地影响了蒋介石日后的处事。不管是在孙中山手下当一名小军人,还是当上了总司令,蒋介石总是会把他的流氓作态带上台面。面对孙的命令多次的借口迟迟不行动,面对压力借机下野而后上台,都从侧面体现出蒋介石年少时的那种无赖而又流氓的作风。
1906年4月,在母亲帮助下,蒋介石东渡学习军事,然而这次的路途并不顺利,导致到1908年,蒋介石才真正入振武学校学习。而这段学习生涯,对蒋介石以后的思想体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学校的军事化严格管理,让蒋介石脱去了少许的少时无赖散漫。同时,在这段时光,蒋介石接触到了日本所带给他的与中国完全不同的感受,礼仪规矩清洁无一不在刺激他,以至于后来娶了宋美龄后,蒋介石会跟着宋美龄过着一种别人看来特矫情的生活。在另一方面,蒋介石的民族感在日本被大大的刺激激发了,他曾不止一次的发出“不知吾国何日乃能臻此尔。”的感叹,他的爱国情怀告诉他改变中国的现状是大势所趋,这种心态却奇妙的被蒋介石那敏感偏激的心理所扭曲了。在抗日时,蒋介石非但不积极进行抗日,反而还在为消灭中共而“焦头烂额”,纵使这种举动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辛亥革命以后,蒋介石便追随了孙中山。1924年,蒋介石被任命为黄埔军校的校长。然而,蒋介石的无赖性格,在追随孙中山时没有一点变化。“他对孙中山交给他的任务,很不热心,经常开小差,甚至在电催之下,仍然游山玩水,姗姗来迟。这种行为自可解释为一种以退为进的心术,甚至意含要挟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蒋介石评传》第57页,2004年8月第一版, 李敖、汪荣祖著,中国友谊出版社)。蒋介石这种类似于用心机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的行为,也为一批人所不齿。
1926年,蒋介石制造了“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借此打击共产党和革命势力。其实,早在蒋介石人生开始起飞的1920年,蒋介石对苏俄是向往的,“当一九一七年俄国革命之初,我个人是同情共产党的革命的,我当时以为俄国革命,在近代革命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当时如有人攻击俄国革命,我必力与之争。”(蒋介石:《本党国民革命和俄国共产革命的区别》,《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0卷,第389页。摘自《蒋介石,一个力行者的思想资源》,第42页,陈铁健、黄道炫著,2012年11月第1版,山西人民出版社)按常理发展,蒋介石不应对与苏俄共产党同根同源的中国共产党有如此的厌恶以至于制造事件对其进行打击。但是,偏着蒋介石的猜疑心,在他1923年8月16日访俄后,便对苏俄产生了疑忌。“中国人自大之心及其愿为外人支配,而不愿尊重国内英雄,此青年之所以能言难行而一无结果也。党人好尚意气,重妒忌,而俄党下级人员较吾中国更甚,此实为俄党虑也。”(蒋介石日记,1923年10月11日。摘自《蒋介石,一个力行者的思想资源》,第50页,陈铁健、黄道炫著,2012年11月第1版,山西人民出版社)。由此观之,蒋介石对中共的打击也不无道理。1926年,蒋介石还有一件大事记,便是他当上了国民党总司令。这个司令取得可谓花费了蒋介石不少的心力。先是黄埔军校校长一职奠定了基础,然后对汪精卫的陷害与打压,蒋介石所舞的政治手段不可谓不高明。
√1927年,蒋介石在率师北伐的途中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4.12”政变。以铁血手段在各地迅速清党,导致了第一次国共关系的破裂。同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因为“言不正,名不顺”,地位不稳,在8月12日离宁赴沪时,蒋介石“以退为进”,下野。这是蒋介石3次下野中的第一次。而后,蒋介石又做了一件令众人匪夷所思的事情—离弃妻妾。当时的人都知道,蒋介石在先前离弃了原配毛氏与妾室姚氏,迎娶了陈洁如。而在蒋介石赴日回国后,看中了更有才华,更有美貌,更有地位的宋美龄。于是他将陈洁如送出国,重新休了毛氏与姚氏二人,与宋美龄于12月1日举行了盛大的婚礼。这桩政治婚姻为蒋介石提供了巨大的支持,更为蒋介石与美国的联系提供了帮助。
1931年,“9.18”事件爆发,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与加紧围剿红军激起了群众的奋起。国民党内部的矛盾也逐渐激化。汪精卫在广州另立政府,逼迫蒋介石交出政权,蒋介石又用一招“以退为进”,第二次下野了。此次下野之后,蒋介石凭借帝国主义和江浙大资产阶级的支持,立马击败了汪精卫,胡汉民、孙科等派系的对抗,从而巩固了自己的独裁统治。1936年,张学良与杨虎城“兵谏”蒋介石,发动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进行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所幸的是,蒋介石在抗日阶段虽然对共产党抱有敌视心里,但是在抗日方面还是比较靠谱的。他积极部署和指挥中国军队开赴华北和淞沪前线,抗御日本侵略军,他先后指挥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重大战役。抗日战争中,蒋介石的国民党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我们也不可否认,蒋介石为了独裁掌权,在国家危难关头,仍然不失其“消极”、“反共”的心态。国民政府的贪污腐败,“白色暗杀”计划的持续推行,蒋介石难辞其咎。直至全面内战国民党败北退居台湾,蒋介石还是仍然抱有反共的心态。
有人说:“蒋介石是专制者,又是爱国者,两者统一,而以前者为本质。”追根究底,蒋介石的专制统治思想来自于他的野心和对中国传统思想的崇拜。
蒋介石无疑是一个爱国者,他对我们中华民族是有深深的自豪感的,可以说,蒋介石的爱国情怀,不低于我们每一个人,甚至更胜于我们每一个人。蒋介石在退败台湾时,台湾人心浮动,想要应美国的鼓动追求独立,但是蒋介石却言正义辞的说“不可动摇之国家决心。”,“谁说独立,就让谁掉脑袋。”所以,如今一昧的埋怨蒋介石导致台湾分裂的人是不正确的。蒋介石至死都希望两岸统一,而且,台湾并未真正意义上从我国分裂。从某种角度上来讲,蒋介石以为祖国的统一做出了努力。
在蒋介石的思想中中国的传统思想是占了绝大比例的。纵使蒋介石在后来亲美、反共反人民,他愿意接受新潮事物,但是他对新潮事物、文化是并不完全接受。“1920年前后,和多数追求新知的中国人一样,蒋介石愿意接近风起云涌的新文化浪潮,对平等、自由等流行词汇并不陌生。”(摘自《蒋介石,一个力行者的思想资源》,第28页,陈铁健、黄道炫著,2012年11月第1版,山西人民出版社)。曾国藩、胡林翼等的著作更是蒋介石案头常客。他曾说:“人人都要效法曾胡左李和当时一般贤豪,提倡气节道德与纪律,来修养我们的精神和志业。”(蒋介石:《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开会训词》,《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十五卷,第495页)。曾国藩的为人处世,为官之道中,总是存在着一种拘谨的态度。尽管蒋介石不无注意,但也有过扬胡抑曾的表态。在蒋介石走上政治道路的那天起,就注定他要改正他身上不可避免的有着乡野村夫的陋习,他小时便养成的无赖性格,所幸的是,蒋介石有着自知之明,不断的吸收着外界的知识,以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以免被人说成乡野鄙夫。与宋美龄的婚姻,也给蒋介石的生活作风带去了新风气。宋美龄是基督教,她身上有着欧洲贵族的那种礼仪。这也间接影响着蒋介石。在宋美龄的潜移默化也当时在日本时的所见所闻所学下,蒋介石会时时的注意自己的卫生问题。他也提倡要求自己的手下讲卫生。这在当时的新中国,算得上是十分先进的思想了。
有人说,蒋介石的行事方法以及他所带领的国民党军队未免太过血腥残暴,甚至同那些日军无甚两样。但事实上,蒋介石对待其母亲的态度,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孝子。他常常感怀他的母亲,对母亲的话言听计从。以至于当时蒋介石的母亲王氏要求将蒋介石唯一的儿子蒋经国过继给蒋介石的亡弟做儿子,蒋介石虽是万般无奈,却也不说二话的将蒋经国过户的自己那个未及成年就去世的弟弟蒋瑞青名下,自己则从好友那里抱了第二个儿子蒋纬国,对外宣称是小妾刘氏所生。蒋介石在后来的回忆录或者是日记当中,常常提及自己的母亲。“每见送来各处土产辄悲。母不能亲见,而于西藏香僧喇嘛等所送来之供养谷物,更为悲戚,如母在则必欢乐不置也。”(蒋介石日记,1931年5月11日,蒋介石,一个……P6)甚至在王氏去世后,顾及到王氏的尴尬地位及她那要胜的性格,蒋介石没按传统将王氏与自己的父亲合葬。从某种意义上讲,王氏对蒋介石的影响,真的是贯穿了蒋介石的一生,无人可以取代的。
蒋介石他有功有过,是过大于功。他促进了新中国的成立与发展,却也挑动内战导致民不聊生。蒋介石的复杂人格,使得他的形象蒙上了了一层面纱,让人难以捉摸。究其一生,这位爱国者,这个大奸人,霸权主义者,终究没能达成他的一统天下,独掌大权的夙愿,而是在人人喊打声中,处于落魄境地。我们不能绝对的评判蒋介石,而对蒋介石的研究,却能让我们更加清晰,更加公正客观的了解到中国的近代史。

施如意(2014-11-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