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湾区地处广州市城区的中心地带,是广州的商业重地。荔湾区自古以来商贸云集,商业气氛异常浓厚,人民南、西堤、上下九、十三行等是传统的商业旺区,黄沙形成了大型海产批发市场,南岸路一带是广州最大的建材市场。行政区划大调整后,新荔湾更是拥有上下九商业步行街,中山七八路、康王路和花地大道现代商业商务带,以及广州花博园、岭南花卉市场两个大型花卉市场。全国六成观叶植物由芳村运出,全年交易额达到21.5亿元,出口创汇450万美元;广州花博园内花卉的行情价格影响或者左右了全市、全省乃至国内许多地区的花卉销售;广州花卉交易中心是亚洲最大的花卉交易中心。
荔湾区以商业贸易著称。在原荔湾区和芳村区合并后,新荔湾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200亿元,商品销售总额达1000亿元以上。如今荔湾区现有各类市场214个,其中鞋业、花卉、茶叶等批发市场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以站西路为例,在不到0.5平方公里的范围里,聚集十几家有规模上档次的大型鞋城,经营面积约27万平方米,年交易总额超过10亿元,形成了鞋业“金三角”。
1978年以来,特别是1985年以后,进一步深化企业的经济体制改革,企业扩大了自主权,在管理体制上积极推行厂长承包责任制,生产经营方面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发展适销对路的产品,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工业生产,提高了经济效益。1985年,全区197家工业企业中的65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有64家盈利,全区工业利润达481万元。1986年至1990年,由于原材料、燃料逐年提价,加上工资、奖金增长较快,有的工业产品降价,使企业盈利面下降。1988年,全区305家工业企业中的52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有39家盈利,全区工业利润为836万元。1990年,全区303家工业企业中的57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有43家盈利,全区工业利润为544万元。[6]
2006年全地区实现生产总值383.63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2.5%,经济增长速度比上年提高0.8个百份点,超出年初制定的预期目标2.5个百分点,在市属老城区(荔湾、越秀、海珠)中排首位。产业结构继续调整优化。按照优先发展第三产业,优化发展第二产业,优质发展第一产业的产业发展思路,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全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65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112.91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267.07亿元,增长16.1%;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0:29.4:69.6。三次产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6%、14.6%和84.8%,第三产业带动作用突出。
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29.96亿元,比上年增长12.1%;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0.76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工业总产值完成350.67亿元,比上年增长1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1.21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全区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0.9:30.0:69.1,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传统商贸业优化发展。加快优化特色街区,完成上下九步行街综合改造第一期工程。以芳村茶叶批发市场群、站西鞋业城为试点,大力整合改造传统专业市场,打造提升荔湾专业市场品牌。芳村茶叶批发市场园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现已列入国家信息产业部试点示范项目。站西鞋业城电子商务完成一期建设。做大做强龙溪物流园,以烟草物流配送中心和瑞典宜家集团进入为契机,加快龙溪汽车物流带整体形象策划与发展规划。成功实现文园通讯市场打假“摘帽”。完成全区52个室内肉菜市场、10个农贸市场和21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改造任务。全区市场成交额361.42亿元,比上年增长35.6%。广东塑料交易所交易商品标准化制定工作全面完成,被评为“广东省龙头市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