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天津市宝坻区简介

家乡区县: 天津市宝坻区

宝坻区位于天津市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17°8'-117°40',北纬39°21'-39°50'。东及东南与河北省玉田县、天津市宁河县相邻;南及西南与宁河、武清接壤;西及西北与河北省香河、三河相连;北及东北与天津市蓟县、河北省玉田县隔河相望。全区土地总面积14.72万公顷。
宝坻区北部高上地区以普通潮土类居多,土壤质地为壤质,肥力较高,水肥气热比较协调,土层较厚,利于粮食、瓜果、蔬菜、药材等多种作物精作高产。中部以潮湿土为主,质地粘重,宜水稻、高梁、大豆、大葱、棉花、麻类种植。南部大洼地区为盐化潮湿土,地域广阔,宜耕期短,宜发展淡水养殖,种植抗盐碱、抗潮湿作物。东部大洼地区,多为粘质土,适宜小麦、水稻、大豆等作物的种植,该地区生产的“三辣”(五叶齐大葱、红皮蒜、天鹰椒)远近驰名,畅销国内外。
宝坻区处在中国东部暖温帯半湿润季风区,降雨受季风影响,雨量集中于7—9月份,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14毫米,是中国三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储量最丰沛的地区。多年平均开采量可达1.05亿立方米/年,而且水质优良。地表水年可调剂量为2.5-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5.35亿立方米。境内主要有潮白新河、青龙湾河、蓟运河等水系。南部为洼区,有条件建成几个中小型水库,发展以水为龙头的农业综合发展示范区。东部蕴藏极其丰富的奥陶系优质地下矿泉水,含水层为寒武系和奥陶系灰岩、白云质灰岩组成,可开采量为3650万立方米/年。宝坻与蓟县相邻有蓟运河,20世纪80-90年代,水流清澈。附近村民到蓟运河游泳,水可饮用。现在经常断流,水质差了很多。由于污染带来的水质问题周边的出生于2000年后的孩童已经不会游泳了。
在宝坻区北潭村的东南部,地下含有煤炭,埋藏深度在300—500米,储量丰富,每平方公里煤储量为2500万吨,探明储量为30606万吨。煤质牌号为气煤及肥气煤,粘结性较强,焦油含量在10%以上,在浅部火成岩侵入后局部变为贫煤及无烟煤。境内有两个地热异常区,城区以东至新安镇异常区贮热面积232平方公里,天然可采量2.16亿立方米;城区南部的周良庄异常区,贮热面积202平方公里,热贮为基岩和第三系两个类型,基岩热水层贮热水18.8亿立方米,第三系地热层贮热水61.1亿立方米。水质清澈透明,含硫、硅、钙、铁、镁、等多种元素,可广泛用于纺织、印染、造纸、制药、食品加工等行业,还可用于采暖、 洗浴、医疗、开发旅游业和农业孵化、养禽、养鱼、温室种植等。
宝坻区交通便捷,境内有津蓟铁路、津蓟高速公路、津围公路贯穿南北、京沈高速公路、通唐公路横贯东西,加上九园公路、内环城、外环路,与纵横交错的城镇、乡村公路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邮电事业和现代通讯手段完备,程控电话、移动电话等设备齐全,可直拨国内、国际长途,收发电报、公共图文传真。特快专递、邮件投递迅速准确。同时,城区设有航运代办所,可提供天津机场、北京机场各次航班服务。
2008年,宝坻区全区上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宏观经济环境急剧变化带来的新情况、新困难和新问题,团结一致,拼搏进取,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圆满完成了区委三届四次全会和区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2.08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0.07%,比上年增长2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52亿元,增长15.1%;第二产业增加值55.65亿元,增长28.5%;第三产业增加值51.91亿元,增长28.2%。全部财政收入完成210679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5.3%,比上年增长31.5%。其中区级收入120196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16.6%,增长39.3%。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9200元,完成年计划的100%,比上年增长12.8%。
2008年,宝坻区工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2008全年新增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0.05亿元,增长29.9%。累计新投产项目36个,全年新增销售收入10亿元。工业载体吸纳和承载项目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各级园区新增开发面积7975亩,新开发工业项目74个,入驻企业总数达到364家。重点项目稳步推进,23个区重大工业项目中,已投产4个,在建19个,共到位固定资产投资27.55亿元。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建昌不锈钢、霍曼门业、乖乖果汁奶等一批优质项目相继落地,泵阀、不锈钢制品等特色产业初具规模。企业技术创新步伐加快,一批企业通过技革技改实现升级上档,涌现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外市场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和产品。津宝乐器有限公司的“津宝”牌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冠元科技有限公司高能量密封铅酸蓄电池项目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
2008年,宝坻区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大项目按计划实施,京津新城商贸物流区轻纺城一期已正式营业,建材城项目正在建设;海滨国际商贸物流城项目正式开工;玉佛宫一期工程主体已完工;天津金融学院已完成主体施工;锦绣香江项目有序推进。以商贸物流、休闲旅游、会议会展、生态居住等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快速起步。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劝宝购物广场、雅居乐家居广场建成开业,启动了农产品、机动车和五金机电等专业批发市场建设,“三进”工程进一步延伸。我区服务业正加速由传统经营业态向现代经营业态转变,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0.8亿元,比上年增长22.3%;服务业增加值完成51.91亿元,增长28.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2.5%。
2008年,宝坻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设施农业和林下经济成为农业发展新亮点,全区设施农业面积达到2.4万亩,其中今年新增1.5万亩,“三区三带”的设施农业规划格局初步成型;林下经济快速兴起,发展以林间养殖和食用菌生产为特色的林下经济3000余亩。养殖业发展向规模化、标准化和现代化转变,新建改造各类养殖小区20个,各类养殖小区总数达到396个。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年开发引进滨海现代农业创业园等农业龙头项目10个,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96家,越来越多的农户进入了产业化经营体系。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总产达到5.26亿公斤,比上年增加200万公斤。完成了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里自沽灌区节水改造续建等一批农业基础工程,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
2008年,宝坻区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全年合同利用外资额完成1.7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6%;实际到位额8300万美元,增长39.4%。吸引区外投资协议额105.29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实际利用额75.35亿元,增长57.9%。新开发引进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23个,计划总投资21.4亿元;储备重点前期项目105个,计划总投资615亿元。服务型总部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成为招商引资新亮点,已累计注册服务型总部型企业227家,注册资本7.9亿元,另有在谈项目99个。外贸出口持续增长,进出口企业总数达到406家,全年外贸出口额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1%。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3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18%,比上年增长53.8%。其中,工业50.05亿元,着力推进了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农业5.1亿元,重点加大了设施农业和农田水利建设力度;服务业45.15亿元,除服务业大项目投资拉动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也进一步加快。实施了宝坻新城外环路、林海路、大黑林路西段等工程,完成了潮白河左堤路、青北路等新建工程和对津围公路城区段、新钟路、通唐公路等路段的大修改造,大修乡村公路200公里;实施了津围公路东段拓宽、商贸街大修、环城南路东延等一批市政道路工程。加大了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压缩转运站等环保环卫设施建设。加快完善了一批电力通讯、供热供气设施。全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0.1亿元,为宝坻历史上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年。
2008年,宝坻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完成了宝坻六中、潮阳小学新建和部分中小学教学设施改造工程,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中高考再创佳绩。潮阳医院建成投入使用,改造了部分乡镇医院,完成了100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基本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广播电视节目质量稳步提高,农村有线电视加快普及。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举办了“宝坻杯”天津市首届评剧票友大赛,承办了天津市第五届农民艺术节开幕式及专场文艺演出;多个文化作品获国家和天津市大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加强,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8.8%。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年新开发就业岗位2.7万个,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1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5%;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居民养老保障工作有序推进,基本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应保尽保。城乡环境治理成效明显,人居环境和城乡面貌不断改善。实施了窝头河景观改造、潮阳大道和宝白公路绿化及城区夜景灯光改造等一批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全年植树150万株,新建改造城区绿地200万平方米,形成了一批自然和谐的沿路、沿水带状景观。深入开展城乡环境集中治理活动,全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良好天数比重达到87.8%,创历史最好水平。

琉璃殇未央(2014-11-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