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晚,高要河台镇一年一度的“开耕节”里“闹”完春耕后,由高要市文化馆带来的一场场文艺汇演陆续出场。搭在都权、罗仁等村头的文艺晚会舞台,尽管简单,但天色未黑,附近的村民就早已把台前空地挤满。
“开耕节是高要春社的一部分,2月份我们去调研了6、7次,3月2日白天要忙着准备活动,晚上还要进行文艺表演。”高要市文化馆非遗办公室副主任陈言敏说,她整年的工作状态都是“忙碌中”。
像这样的“陈言敏”并不只有一个。在由15人撑起的高要市文化馆,每个人几乎都常年扎根农村、服务基层,走遍高要的每个角落,撒播下文化的种子。近日,高要市文化馆被评为第二届广东省基层宣传文化工作先进单位。
文化的繁荣,最终目的是让更多群众享受“红利”。除了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演出活动、送戏下乡活动等,高要市文化馆还开展了培训辅导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完善基础文化设施推行免费开放、积极组织文艺创作、做好文化调研等。
该馆建立市、镇、村三级一体的推广体系和培训、展演、比赛、考级全方位服务体系,2013年全市建立广场舞队35支,参与人数达8000多人,组织大型广场舞骨干培训班4期,参与人数达300多人次,同时免费举办寒暑假培训班,免费向全市教授钢琴、舞蹈、主持、美术、模特、等各类课程,参加培训人次共400余人。另外,非遗工作也在顺利进行,“高要春社”目前已成为高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肇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东省非物质文化名录。
15个人的队伍,人少任务重,这支队伍常年奔走于各乡村之间。陈言敏在办公室时负责整理文件,下乡演出时就变成了主持人、能歌善舞的演员;李永兴是出纳人员,也是音响师、搬运工……“我们这里每个人都是三头六臂、身兼数职,15个人一出去就能排出一场文艺演出。”馆长宋汉钊说,尽管常年奔波劳累不堪,但是想到可以让更多人看到精彩的舞蹈、原汁原味的粤曲等,尤其是听到村民的一句评语“很不错”,再辛苦也值得。
网络营销能力秀网址: http://www.wm23.cn/zhangyanjuan
梧桐子网址: http://www.wutongzi.com/uc/95628399.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