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港海鲜丰美早已远近闻名,是享用海鲜美味的绝佳去处。凡是来东港旅游的人,特别对东港黄蚬子情有独钟,那种味道有点霸道,往往让吃客唇齿留香,赞不绝口。如今,黄蚬子不仅是东港人的钟爱之物,越来越多的外地人也迷恋上这道美味。
美味难以阻挡
蚬子分黄蚬子、白蚬子、黑蚬子几种。东港黄蚬子产于黄海浅海处,外壳呈黄色,其肉也呈黄色。由于东港附近的海域养分充足,因此这里盛产的黄蚬子比其它地方的个更大肉更肥,味道更加鲜美,和面条鱼并称为丹东双鲜。咱东港人吃黄蚬子最常见的是涮和烤。涮着吃时,将洗净的黄蚬子扔进锅里,煮张了嘴,马上捞出,热乎乎地往嘴里一放,饱满的肉鲜得过瘾。烤着吃时,鲜汁从张开的嘴中流出来,那种香味真让人垂涎欲滴。一些人甚至干脆将活生生的黄蚬子掰开,将肥厚的肉身不由分说地放进嘴里。清代郭麟在《桂枝香·黄蚬》中以“俊味江乡堪数”来称道它的美味。东港人比之有过之而无不及。每当黄蚬子上市时,这道美味便在大街小巷飘香,无论是在高档酒店还是街头烧烤排档,恐怕很少有人能拒绝它的诱惑。黄蚬子还成为丹东人到外地串亲访友的必带品,在机关工作的黄女士告诉记者,她每次回北京娘家时总会捎上几斤黄蚬子,即使在黄蚬子上市淡季时,也会买上几包蚬子干带回家,准备烧汤时调鲜味用。
黄蚬子走出去成为名吃
东港黄蚬子曾经“犹抱琵琶半遮面”不为人识,即在东港地面上随处可见,东港以外的地方往往是只闻其名,不见其影。除了少量的贩运外,黄蚬子大部分去了内脏,冻煮出口,也有制成蚬子干儿的,不过这样蚬子的鲜味就大打折扣了。很多外地人到东港都以吃上正宗鲜活的黄蚬子为幸事。这时,一些有心的东港人开始思考:既然有那么多的外地人也像东港人一样喜欢,就说明,黄蚬子在东港以外的地方也一定会有市场。重庆火锅、成都小吃、兰州拉面都能在全国市场上火起来,黄蚬子为什么就不能走出东港打进沈阳,打进北京,走向全国呢?市场经济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东港黄蚬子走出去的脚步逐渐加快,东港人在外地开始建起自己的“烤肥蚬子”店。正在东港抓货的滕女士就是其中一个代表,她告诉记者,2004年6月,她在大西菜行附近开第一家丹东肥蚬子店时,沈阳人很少知道肥蚬子为何物。至今不到两年的时间,似乎沈阳大大小小的饭店都沾上了肥蚬子的“鲜气”,具有“肥蚬子”字样的烧烤店越来越多。一些在沈阳的大学同学也告诉记者,这两年在沈阳,黄蚬子吃疯了,不管是大酒店还是烧烤大排档,黄蚬子无处不在。如今沈阳的大街小巷90%以上的饭店烧烤摊都上了黄蚬子,只要烤蚬子的地方,不管地方有多偏远,不管交通有多曲折,食客都爆满。东港黄蚬子一下子在沈阳火了起来,就像前几年的火锅热,几乎一夜之间遍布了沈城的大街小巷。
如今,黄蚬子迅速成了东港海鲜的金字招牌,并很快在全省成燎原之势。鞍山、抚顺、本溪等地也陆续有了东港的肥蚬子店。东港的海鲜也因此打开更大的市场,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品尝到了东港海鲜,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东港。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