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是个外来人口多的城市,本地人与外地人一起生活,很多时候饮食文化已经不分你我了。大家一起分享,一起享受这些不同地方的美食,自然而然,这些都成为了惠州的饮食大文化。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惠州各地的小吃美食。
横沥汤粉:色香俱佳有嚼劲
来到惠城区横沥镇,不能不吃横沥汤粉,而大大小小的汤粉店中,又数横沥金华汤粉最为有名。老板还将获奖的奖牌挂在店堂,吸引着每一个外来食客的目光。
猪皮肉丸牛腩粉
横沥汤粉历史久远
在横沥老圩一条约30米长的老街上,分布着5家汤粉店。
走访了几家店和知情人,我们也总算摸清了横沥汤粉的渊源。横沥和东江对岸的仍图,历来就有做汤粉的传统,且各有千秋,起先仍图汤粉更胜一筹,而横沥汤粉后来居上。
100多年前的船运年代,横沥作为东江岸边的繁华码头之一,商贸也很发达,每逢农历二、五、八日,附近镇圩的人都会来横沥赶集,人流、物流很畅旺。
人口流动大了,就会有好生意,餐饮业就是其一,和横沥相隔不远的仍图人见这里繁荣,把那边的汤粉生意也带过来,逐渐演变融合后成就了今天横沥汤粉的美名。
与东江流域比较流行的猪脚粉不同的是,横沥汤粉的汤底是用左口鱼与猪骨熬出来的,同时配菜除猪脚外还有卤蛋和牛腩等。通观横沥汤粉的制作过程和成品,它其实就是一道营养全面的菜,有汤、大米、肉、青菜。上班、赶集的路人,吃上一碗,既填饱了肚子营养也到位。在横沥当地,吃汤粉不仅仅是早餐,还是一种日常饮食。
坚持传统赢得市场
李子玉是惠城区汝湖镇仍图沙洲尾人,学习制作汤粉后,1989年在横沥镇开了家“横沥金华汤粉店”,他亲自下厨,纯粹手工制粉,原料严格考究,质量上下大功夫。煮粉时保持水宽火旺,粉条既洁白柔软,又有嚼劲,色香俱佳,食者赞不绝口。如今,李子玉的横沥金华汤粉店由当初的30平方米,扩大到了180平方米,做蒸粉、肉丸等配菜还另租了地方。我们看到店堂内干净整洁,一点也不像一个早餐店。
2004年,李子玉代表横沥镇参赛,其汤粉获评“惠州首届美食嘉年华十大名点”奖。2006年,又获得了惠城区“第三届惠州美食嘉年华金牌美点”荣誉。
名声大了,但李子玉坚持走平价实惠路线,斋粉2元一碗;加猪皮、肉丸为3元;加猪脚、卤蛋为5元。经济实惠也赢得了市场,仅横沥一家店平时每天都要销售1000多碗。
原料和制作上也坚持传统和质量,李子玉说:“顾客的嘴是骗不了的,作料要正宗,我从不做假。我能越做越大,名声越来越大,关键在于坚持传统做法,坚持精选原料。”
李子玉做的汤粉出了名后,前来拜师学艺的人也多了。如今,40多个徒弟让横沥汤粉走出了横沥,四处创下“横沥汤粉”的牌子。李子玉还为自己的汤粉申请了商标。
经典汤粉做法讲究
可别看一碗横沥汤粉只收5元,经济实惠,实际上制作环节复杂,讲究细腻。
首先是粉,要选质地好的米,淘洗干净后搅碎,和水调成糊状后放入锡锅猛火快蒸,蒸好后用竹筒卷起平铺在竹盖上,再放在竹篾上风干。这样的粉口感就嫩、滑、韧。
然后是汤底,要采用本地土猪的骨头慢火熬制,调入左口鱼末及其他它配料,用柴火熬成老汤底。这道工序也是各个横沥汤粉店中最讲究手法的,配料甚至算得上商业机密。
还有一样是配菜,包括牛腩,卤蛋,猪脚,肉丸,卤小肠等,制作时,首先要把好原材料关,好的店家都有自己比较靠得住的原料来源。值得一提的是肉丸,横沥金华汤粉店的同样盛名远扬,每天要供应40家汤粉店,本地还有一些人买肉丸回家吃。我们有幸亲眼观看了其肉丸制作。猪肉去筋络后切成条状,再人工用木棰捣碎成糊状,调入一些配料,再一小勺一小勺地舀起放在铁板上,放入蒸笼蒸熟,倒在竹篾上凉,再一粒一粒地摘下来。
做汤粉时,先用竹笊篱从翻滚的开水里将汤粉烫熟,捞出,加上配菜和少许葱花,最后加入汤底,一碗香气四溢的上好汤粉就做成了。而整个过程中,火候的掌握也非常重要,各家汤粉店各有其招,基本上也算是商业秘密。
猪脚粉
在惠城区横沥镇做汤粉的“汤粉西施”李明华,一早在店里迎来了第一位客人。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横沥汤粉在其家人的传承下,获得了“惠州十大名点”的称号。
横沥汤粉已有上百年历史,不过最初却出自与横沥一江之隔的仍图——仍图人自古就有做“粉”的传统,就连广州的沙河粉,其实原来也出自仍图人。由于横沥地处东江边,在以前靠船运的年代经贸相对比较繁荣,所以每逢圩市,邻里的乡镇都会汇集到横沥,和横沥相隔不远的仍图人,也便在横沥做起了“汤粉”生意,不仅大受欢迎,而且久而久之,竟阴差阳错成了横沥的招牌——当年获得惠州十大名点奖的那家横沥金华汤粉店,说起来祖传三代,都是仍图人。
欧阳知道我喜欢历史故事,又说了一个横沥汤粉与南越王赵佗的传说——秦末汉初,赵佗屯兵龙川佗城,决意占象头山称王,一日行至横沥,差士卒入城觅食,只见食肆皆售汤粉,膳罢甚合口味,大喜,遂命征召从军。而当赵佗后来番禺当上南越王后,横沥汤粉也便随之“名动南粤”——哈哈,如此看来,这一碗横沥汤粉岂止百年,实在是已有两千多年的“文化底蕴”啦。
很快,餐厅的小妹就将汤粉端了上来,很有点像广州的沙河粉,只是乳白色的汤水显得更为浓郁、醇香。上面几粒肉圆和一块卤猪手,漂着些许葱花,呵呵,一看便让人食欲大振。哦,据说这横沥汤粉有三绝:一是米粉,二是老汤,三就是这酿猪皮的手工肉丸,前两者似乎考得是材料和制作的功夫,而这带猪皮的肉丸,却很有点不外传的诀窍,吃起来脆口、弹牙,口感极好,猪手还是用松木烧出来的,所以格外的香,唯一的缺点就是感觉咸了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