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特产----嵌瓷

家乡区县: 广东省普宁市

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宁嵌瓷

对于嵌瓷,相信大部分潮汕人都不陌生!而嵌瓷这门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尤以普宁市为最。
普宁嵌瓷,是广东省普宁市两个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据说,这种建筑装饰工艺最早出现在明代,形成于清,盛行于清末至今天。初因民间所需,一些独具匠心的艺人以废弃废旧的彩色陶瓷为原材料,在朴素的泥塑基础上进行再加工,随后逐渐形成独特专门的装饰艺术。其主要装饰在庙宇祠堂民居等建筑的屋脊、檐下、照壁上,以彩色瓷片嵌镶成各种或平面或浮雕型或立体状的飞禽走兽花鸟虫鱼造型图案或人物故事屏画。俗称为“扣饶”、“聚饶”、“贴饶”。(关于普宁嵌瓷详细文字介绍,见下文附录。)
从开始玩摄影开始走访村落时候,我就想过要整理一篇关于普宁嵌瓷的图志,所以总会留意去过的地方所看到的嵌瓷,并以有一定年代的嵌瓷为收集对象。只是,那些年代较为久远的嵌瓷,大部分已经因为贝灰的粘性下降,瓷片剥落严重,能见到完整的,并不多。但是所剩下这些年代悠远的嵌瓷,如今颜色依然艳丽不褪!这是潮汕地区最寻常不过的装饰!只要是走进村落,几乎随处可见,而其中以现代的作品为多。一般在庙宇或祠堂即可见到,或粗犷或精致或大型成片或细小独件,均有。但是,要看到嵌瓷的制作过程,却不容易。
我等了好久,终于有一天朋友来电话说,他那边祠堂正在进行重修,已经到了屋顶嵌瓷部分的工程了!于是,我收拾了相机,就找上门去。
制作嵌瓷的师傅来自普宁赤水村,主要制作人有三位,及另外两三个帮手打杂的学徒。据师傅们说,一般一座标准三间二进式的祠堂进行装修,大概要花费一个多月的时间来完成。进行装饰的地方主要有前进三山门楼上屋脊前后两侧、拜亭上屋脊正侧、天井左右庑廊屋脊朝内侧等三处。若繁复一些的,还有对屋檐下、照壁上、门楣上等处进行细节装饰。完成一座这样的祠堂嵌瓷装饰,差不多要十五万元左右,包括人工及材料。

 

有心人(2014-11-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