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普宁市大坝镇仙耘村的人并不多,因其坐落于普宁市西北部边远地区,但其毗邻的揭西县棉湖镇,却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和工业重镇。近年来,仙耘村在村党总支书记肖汉义的带领下,在稳抓农业生产的同时,借助棉湖镇工业辐射和影响力,实施“兴工立村”战略,“农工并举”发展农村经济。如今,这里呈现一派喜人景象:村工业加工区欣欣向荣,村容村貌整洁美观,村民安居乐业。 夯实组织基础,当好新农村“领头雁”
仙耘村领导班子在村党总支书记肖汉义的带领下,踏踏实实为村民办实事,使一个贫穷边远的小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连年来,该村多次被揭阳市、普宁市授予“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村”等荣誉称号。肖汉义于2000年被国家计生委评为“全国村(居)委会优秀计划生育工作者”。
为加强村党总支组织建设,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该村不断增强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把“群众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规范班子成员的行为,先后制订了《仙耘村党员学习制度》、《仙耘村党总支部会议制度》、《仙耘村党员、村民代表议事制度》、《仙耘村民主理财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从而使该村干部作风大大改善,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完善基础设施,为创业致富创造条件
历史上,仙耘村与外界沟通主要依靠一条仅有3米宽、贯通梅塘镇安仁村和棉湖镇的泥泞小道,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极大地阻碍了村经济的发展。
“要致富先修路”,仙耘村“两委”干部取得了共识并付诸行动,积极发动外出乡贤出资出力参与家乡建设,共建美好家园。该村经过多方筹集资金,1998年投资62.3万元建成仙耘大桥;2002年,一条总长2.18公里、宽34米,总投资350万元的仙耘大道全面完工;近年来,该村村道全面实现水泥化。随着宽敞笔直的路桥的修通,该村打开了制约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为村民创业致富创造了条件,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大力兴修水利,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仙耘村现有人口3600多人,耕地面积大约1200亩,是大坝镇的粮食主产区,村民多数靠种植粮食和蔬菜维持生活。近年来,该村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投入30多万元修筑了总长600多米的“三面光”引水渠,配套2台大马力抽水机,把清水引入田间地头,大大方便了村民种粮种菜的灌溉,受益农田面积1000多亩,有效地解决了农业生产的需要,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实施“兴工立村”,“农工并举”发展农村经济
“无工不富”,仙耘村“两委”深刻认识到要使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必须借助棉湖镇工业辐射和影响力,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步伐。因此,该村在稳抓农业生产的同时,决定实施“兴工立村”战略,“农工并举”发展农村经济。该村立即筑巢引凤,规划建设了总占地面积近200亩的工业加工区,作为发展经济的载体。通过灵活开展多种招商模式,吸引了一批企业进入园区投资置业。目前,已有近50家企业在工业加工区落户,总投资额达1亿多元。
重教育兴文化,营造和谐文明新农村
社会和谐、乡风文明,一直是仙耘村的发展目标。近年来,他们以人为本,坚持依法治村,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营造遵纪守法、文明祥和的良好环境。该村通过努力争取海内外乡亲捐助,凝聚内外合力,投资近200万元建成了可容纳600多名学生就读的仙耘华侨学校,每年还斥资进行奖教奖学;去年,该村在旅泰乡亲的捐助下,建设了占地80多亩、预计总投资200多万元的文化公园和老人活动中心,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健康快速发展。
如今,仙耘村正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大力发展公益事业,朝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迈进。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