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一大早,记者通过咸安区民政局老龄办获知,贺胜桥镇贺胜村有位生于1911年10月9日的百岁老人汪传莲,一直与二儿子黄徳铭一家住在一起。记者随即通过电话与其家人取得联系,并于当日下午3时许,顶着烤炙如火的大太阳,顺着107国道找到了汪传莲老人的家。远远看见,黄徳铭正手搭凉棚在门前张望,其身姿挺拔,完全看不出是位74岁的老人。
进得屋内,只见汪传莲老人靠坐在矮脚椅子上,一把落地扇放在老人背后定向吹着风,老人的神态平静,透露出一种无喜无悲无欲无求的淡定。因为听力、视力都严重衰退,记者无法与汪传莲老人交流,所以老人的故事全赖黄徳铭讲述——
“我这个老妈妈呀,从来都是与世无争,这或许就是她长寿的主要原因。
早些年分田到户的时候,田地之间的模糊分界线常常引起邻里之间争吵甚至打架,我们家也不例外,有时不免会与人‘结筋’。妈妈从不参与纷争,即便明明是别人家没道理的事情,她也是劝我们算了,不要跟人吵,还常对我们说:‘争得一尺土,争不到一寸天。’
兄弟姐妹多了,难免也会有些小摩擦,特别是在大家日子都不好过的时候。70年代末,我们几兄弟都结了婚,但是没分家,当时第一次拆老房子、打算盖新屋,几兄弟因为砖瓦、木料的分配闹得有点不愉快。妈妈把我们叫到一起说,‘都是自家兄弟,又没有好了外人,有什么好争的。’
‘与其跟人争,不如自己做。’妈妈一直信奉‘勤作苦拔’,年轻时她身形高大,常常像男人一样做事,能够挑着180斤的担子健步如飞。可能是做得太苦,后来,她后颈窝长了个馒头大小的肉疙瘩,不痛不痒的。人家都说是担子挑多了,磨出来的。”
黄徳铭说着轻轻翻开老人脖子后面的衣领,示意给记者看。老人此时就像个温顺的孩子,微微低头,一声不哼的配合着儿子。
黄徳铭还告诉记者,老人一生习惯勤劳,到现在除了生活自理,有时候还会力所能及地帮着收拾家里,甚至会试图招呼家里来的客人。
“我觉得,性子温和、不爱操心也是我妈妈长寿的原因。我也有70多岁了,但从来没有看到过老人家发脾气,最多也就是不做声。特别是我爸爸在60出头的时候去世之后,妈妈就更是沉默寡言了,不管家里发生了什么事,她都不大过问,好像独自生活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悲,也没有什么喜。
最近一次看见妈妈伤心,是去年,我60多岁的老伴儿去世,妈妈边哭边捶打着自己:‘我怎么不死啊,把(让)她死了……’
黄徳铭读过初中,在他这个年纪算是书读得比较多的了,所以言语间常常流露出书生气。或许是汪传莲老人好脾性的熏陶,黄徳铭说话也是不愠不火。
“这些年来,我妈妈饮食一直很有规律。早上两碗稀饭,外加一根油条或者一个面窝;中午二两米饭,跟我们一大家人吃一样的菜;晚上则是一碗面条。很少单独为她做什么饭菜,她也不让我们费这个神。大多数时候,老人家就像现在这样,坐在堂屋里,望着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上上下下的人。”
在黄徳铭讲述的过程中,老人几乎一直神情淡然,眼望着热闹的马路方向,除了不时将翘着的腿换动一下位置,再没有多余的动作。“我们做儿女的也没办法知道,老人到底在想些什么。”这样说着时,黄徳铭无限温情地捏了捏老人的手,而老人也将目光收回,回“望”着同样满头白发的儿子。(记者 李 娉)
链接:
咸安区贺胜桥镇贺胜村紧邻武汉市江夏区,是著名的北伐之战贺胜桥遗址所在地,村内历史遗址较多,有北伐贺胜桥之战阵亡将士纪念碑,有北伐贺胜桥之战遗址贺胜桥、印斗山、孟家山、罐山等景点。同时贺胜村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显著。这里山青、水秀、竹美、花香、桥古、村庄靓。京广铁路、一0七国道、京珠高速、武广客运专线穿村而过。贺胜鸡汤闻名九州,贺胜罗针茶荣获国际金奖,贺胜绿壳保健蛋销往大江南北,贺胜村拥有斧头湖天然渔场,素有鱼美之乡的美称。近年引进浙江萧山宁税苗木和贺胜温氏养鸡再次为贺胜村创建湖北旅游名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能力秀:http://abc.wm23.com/zxx1995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3277545874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277545874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