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他成了失地农民;十几年来,他创业不息。从开小卖部到打零工,从搞销售到创建公司,失地农民的创业情怀令人感动。他就是咸安区温泉办事处泉塘村农民企业家郑家兴。
宽敞的厂房整齐有序,绿树成荫的环境洁净幽雅。近日,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来到咸安区温泉办事处肖桥村工业园新泉印刷厂,见到了正在操办企业日常事务的郑家兴。
“是土地,养育了我”
儿时的郑家兴家里很穷,父母带着3个孩子,全家5口人全靠10亩田和6亩旱地过日子。也因为穷,为了减轻家里负担,郑家兴作为长子,15岁初中毕业后就回家务农,成了主劳力。
“是土地养育了我。我当时还是村里的插秧能手呢,一天可以插一亩二分田”。说起儿时务农情景,郑家兴记忆犹新。
砍柴,烧火煮饭,做家务,兼着在村办浮泉酒厂打零工补贴家用,这些成了郑家兴生活的全部,但家里生活依然清苦。
虽然没有继续上学,可头脑灵活的郑家兴没有放弃学习。他利用自家离村办砖厂近,客流量多的优势在家中开起小卖部,一年下来赚钱比种田来得快多了。
随着城市的发展,郑家兴所在的泉塘村逐渐成了城中村。1987年,村办砖厂征地,郑家兴家的土地开始不断递减;1995年,市里修建咸宁大道,郑家兴家的土地征去了三分之一。随后,沿路两旁单位咸宁卫校、咸宁移动公司、市人事局、市土管局等单位办公楼相继建设,郑家的土地所剩无几。
“失土地,考验了我”
没有了土地,生活还得继续,怎么办?郑家兴先是到村办企业咸宁市自来水公司就职,拿工资生活。然而好景不长,5年后郑家兴按改革政策提前内退,成了待业人员。
年轻人有手有脚,闲在家里不做事,郑家兴心有不甘。
凭着一股执着的精神和吃苦耐劳不服输的劲,郑家兴很快就在鄂南橡胶厂谋到一个职位,并被厂家派驻岳阳办事处开展销售工作,这一干就是3年。之后,他又陆续做过茶叶、香烟销售等生意。几年中,郑家兴学到不少本领,历练了交际能力,结交一批朋友,也为自己创业积累了原始资金。
“搞创业,才有出路”
几年的打工生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咸宁开发热潮的兴起,郑家兴开始了创业历程。先是从事建筑业,挂靠村建筑公司,承接一些附属工程。 2001年,他创建了自己的宏宇建筑公司,当上了项目经理,并开始承接鄂南高中、咸宁学院等大型工程的主体工程建设。
为了将事业进一步做大,郑家兴又瞄准了纺织业和印刷业。2006年2月,他引进江西老板胡德忠投资1000万元在咸宁创办赣泉纺织有限公司,自己也投入250万元入股,产品远销湖南、浙江等地。2007年,他又入股400余万元承包了泉塘村新泉印刷厂,任董事长。
近3年来,郑家兴经营的公司平均年创产值1000万元,成了名符其实的大老板。
“做善事,心里踏实”
“我承包的是村里的企业,更有责任把企业办好,带上这些和我一样的失地农民过上好日子。 ”郑家兴如是说。
有钱了,郑家兴没有餐餐大鱼大肉,没有穿戴品牌过着奢侈的生活,照旧一日三餐在家做饭,生活依然节俭。
事实上,对待农民职工,郑家兴有如自家兄弟,问长短,嘘寒暖,尽可能提高大家的待遇,在厂里工作的农民工每月能拿到2000元以上的工资。
对待公益事业和弱势群体,郑家兴“一掷千金”。泉塘村修路捐1万元,岔路口中学助学捐1500元,泉塘小学建设捐4000元,鄂南高中助学捐1万元;为患白血病在武汉读书的学生刘强捐资1万元,为温泉办事处五保户捐款9000元,为温办抗雪救灾捐款5000元,为泉塘村五保户捐款1800元,为桂花镇刘家桥村修水塔捐资1000元,为双溪陈祠、马桥等村修路捐款7400元……
郑家兴的善举感动了客户。 2008年50年不遇的大洪水,淹没了郑家兴整个印刷厂房,损失达400余万元。讲信用的郑家兴硬是借钱如期给客户汇去了230余万元的货款。数天之后,他却收到70余万的退款,湖南一客户在电话里动情地说,“郑总,在报纸和网上看到咸宁受灾,也知道你厂房受淹,损失甚大,困难时刻,一起扛扛吧”。
“帮帮穷苦乡亲,睡觉心里踏实”,郑家兴总是这样提醒自己不忘农民之本。
如今,45岁的郑家兴,已经参股和拥有2家企业,年产值过1000余万元,带领90多位失地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能力秀:http://abc.wm23.com/zxx1995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3277545874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277545874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