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饶平县的茶叶生产已经有300多年历史,是广东省的茶叶生产大县,也是“全国重点产茶百强县”,当地所产的“黄茶”是乌龙茶的发祥。近年来,该县突出科技兴茶,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快茶叶生产的基地化、产业化和无公害化建设,促进了茶叶产业的形成。目前,全县拥有岭头单丛无公害茶园6万多亩,茶叶年产量近5000吨。同时,拥有茶叶生产加工企业60多家。
饶平县的新塘镇茶叶面积5200亩,年产量510吨,久负盛名的“深坑茶”远销香港、泰国、东南亚一带。2011年,广东省饶平县新塘镇南村村(茶叶)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老婆饼是一种面点小吃,皮薄馅厚,馅心滋润软滑、味道甜而不腻,确实是一道不错的点心,但它最吸引人的地方还在于它那温馨的名字和那段感人至深的传说。单身的男士如果每天吃上一个甜美的老婆饼,肯定会增加早日找到另一半的决心;而恋爱中的男女则可以利用老婆饼来营造气氛,说不定就会让感情突飞猛进呢,如果是你亲手制作的,那成功的机会肯定会大得多哦。
相传,元未明初期间,元朝的统治者不断向人民收取各种名目繁杂的赋税,人民被压迫被掠夺得很严重,全国各地的起义络绎不绝,其中最具代表的一支队伍是朱元璋统领的起义军,朱元璋的妻子马氏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在起义初期,因为当时战火纷纷,粮食常常不够用,军队还须东跑西走地打仗,为了方便军士携带干粮,于是马氏想出了用小麦、冬瓜等可以吃的的东西和在一起,磨成粉,做成了饼,分发给军士,不但方便携带,而且还可以随时随地吃,对行军打仗起到了极大的帮助。由于这样乱七八糟加在一起的东西做出来的饼比较难吃,于是聪明的人们就在这种饼的基础上更新方法,最后人们发现用糖冬瓜、小麦粉、糕粉、饴糖、芝麻等原料做馅做出来的饼非常好吃,甘香可口,这就是了老婆饼的始祖了。
有一个潮州人到广州做了点心师傅,一次他回老家探亲时,带了很多广州点心回去给家人品尝。谁知老婆吃了他千辛万苦带回来的点心,却说,“这些广州的名点还没有我做的冬瓜角好吃呢。”潮州师傅不相信,老婆便以冬瓜茸为馅、面粉为皮,做了些冬瓜角给他吃,他吃过之后,果然觉得好吃。在探亲结束后,他又让老婆做了一大包冬瓜角,带到广州给其他师傅品尝。没想到大家吃了之后,也连声道好。由于这点心为潮州师傅的老婆所做,大家便叫它“潮州老婆饼”。
潮汕牛肉丸源于清代初期,由于潮粤地区气候湿润、土地肥沃,所以物产得天独厚。牛肉丸的用料——广东山区优质水牛,乃烹调上佳品种,非其它品种可代替。牛肉丸的制作更具特别之处——必须使用当天活牛,取整块鲜肉用砍刀背或铁箸大力且反复砸至泥状,附加20余种调味料调制后,手工挤制成丸。因此,牛肉丸味道鲜美、口感滑爽、筋道且极富弹性,既可涮食又可炒制入菜。
潮汕牛肉丸火锅有别于北方风味火锅及四川麻辣火锅,以广东地区打边炉为基础,锅底以牛骨髓为主,附以多种特殊配料吊汤,投入潮汕牛肉丸及牛杂和普宁腐皮、西洋菜等北方鲜见品种煮食;牛肉丸区别于其他涮物之处在于其越煮越嫩、越煮越鲜、越入味,且蘸以潮汕沙茶酱及湖南辣酱,会使味道更加上乘。
名小食。来源于客家菜。早期卖牛肉丸的小贩大部分是客家人,他们挑着小担在汕头市挨街串巷叫卖。尤其晚上,在韩堤路八角亭至公园后面的韩江一带,常有穿梭小舟,船头挂着一盏小灯,专为停泊在那里的客家货船供卖夜宵,专卖牛肉丸汤。
20世纪40年代的新兴街一带饮食摊档甚多,以罗锦章制作的牛肉丸最具特色而闻名。以后又有外马路大香山牛肉丸和镇邦街牛肉丸,各小食摊档均有经营。
选用新鲜的牛腿包肉作料,去筋后切成块,放在大砧板上,用特制的方形锤刀两把(重量3公斤左右),上下不听地用力把牛腿肉槌成肉浆,加入少量雪粉、精盐、上等鱼露和味精,继续再槌15分钟,随后用大钵盛装,加入方鱼末、白肉粒和味精,拌匀,用手使劲搅挞,至肉浆粘手不掉下为止,然后用手抓肉浆,握紧拳挤成丸,用羹匙掏进温水盆里,再用慢火煮丸约8分钟,捞起牛肉丸。食时用原汤和牛肉丸下锅煮至初沸(煮时水不能太沸,否则牛肉丸不爽滑),加入适量味精、芝麻油、胡椒粉和芹菜粒,配上沙茶酱或辣椒酱佐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