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千年古榕守候禾斜古村

家乡区县: 惠州市龙门县

龙门千年古榕守候禾斜古村

禾斜村原名 “禾畲”,取音颇有“和谐”之意。禾斜村位于麻榨镇的西南方,从镇里出发,十几分钟便可到达,即便从惠州市区出发,也只需要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由于X223县道几年前已经全线开通,所以不用颠簸就能到达位于县道旁的禾斜村,而找到禾斜村也比较容易,只要找到那棵耸立路边的大榕树就行了。
古树 千岁树龄成禾斜村地标
禾斜村村民小组组长张炳坤告诉记者,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村口这棵大榕树变成了禾斜村的地标。“别人问禾斜村在哪,都说找到那棵大榕树就到了!”在禾斜村这棵大榕树的上面有个铁牌标识,上面标明 “国家一级古树 榕树树龄:1002年”。虽然这个“1002岁”让边界行记者略显诧异,但从该标识落款处 “龙门县人民政府2004年制”字样算,今年这棵古树已经足足1010岁了。
麻榨镇中心村村支书邓文佳向记者介绍,附近最让人称奇的就是这棵古榕树。它活了1000余年仍枝叶繁茂,挡住夏日灼热的阳光。“许多过往行人路过这里都会停下来看一看、拍拍照,甚至有一些来麻榨镇旅游的游客也会专门来看看这棵古树,因为它是棵风水树,据说摸摸它有象征幸福和长寿的寓意。”
虽然千年古榕至今枝繁叶茂,但仔细观察我们便发现几条主要枝干已经断掉,树上的寄生物更是不计其数。对此,张炳坤解释说:“我今年60多岁了,那条枝干什么时候断的我都不知道,好早以前的事了!至于树上长的这些东西对这棵大树有益还是有害,我就不知道了,我们只知道看着点儿,不让孩子和游客往上爬,别的也就没人管了!”听过张炳坤的介绍,边界行记者感触良多,所以在此也呼吁相关部门对禾斜村的这棵千年古榕进行妥善保护,在它的周围修个护栏,清理一下有害的寄生物,因为在惠州,这样的古树毕竟不多了!
古村 珍贵史料大多已经失传
虽然现在千年古榕成了禾斜村的地标,但讲起历史和文化,这禾斜村可就让人不敢小觑了。放眼望去,榕树的两边就是村庄的两座大门,上面分别书写着“天街软绣”和“贡树分香”。典雅的隶书让人仿佛进入了一座清丽的艺术殿堂,那浓厚的文化氛围紧紧包围着每一个进入村庄的人,时时催促他们不停地观赏。的确,走进古村就如同走进了一部明清史,典型的明清建筑真有点让人目不暇接。村中街巷纵横,井然有序。不管春夏秋冬,整个村庄都浸没在无边无际的古朴中。狭窄而幽深的巷道曲曲折折地延伸过去,连接着村庄的每户人家。
村庄里历史最悠久的建筑物当数两座“张氏宗祠”。禾斜村大多姓张,尊唐朝一代贤相张九龄为始祖。张氏宗祠的始建年代如今已经很难考究,但宗祠屋脊斗拱上的“鳌鱼含石”灰塑,依然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然而在历次社会变革中,禾斜村大部分珍贵的历史资料已经失传。目前所能掌握的史料,仅是龙门的张姓始祖——— 汉用公,自定居龙门后编写的一部只有几代人的简单族谱。
据《南雄张氏族谱》记载,汉用公是张九龄的后裔,宋端平三年(1236)从南雄府珠玑巷徙居至龙门路溪。繁衍三代之后,汉用公之曾孙文显公见兄弟众多,便打算离开家乡另开基业。14世纪初,文显公先在一个叫乌坭湖的地方住了几年,但由于地势低洼总是 “有耕无收”。接着,文显公来到鳌溪(今麻榨镇一带),遂举家从乌坭湖迁至鳌溪横岗岭。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隔着香溪河望见一块种禾之地,当时名叫禾畲,又叫黄家畲,是一户黄姓人家的地方。文显公登高一览,看到禾畲左右环水,是牛眠吉地。为了得到这块地,他心生一计,认黄家为契父,并卖尽口乖让黄家将禾畲之地让他耕种。功夫不负有心人,文显公终于如愿以偿,从黄家手中得到了这块风水宝地。定居禾畲之后,文显公连生六子,张氏后人自此开枝散叶,到了今天已传28代。至于从何时起禾畲改名为禾斜,其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Yummy(2014-11-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