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家窑清真寺

家乡区县: 河北区

基本概况:

       金家窑清真寺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是天津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另外还有北辰区天穆村的“ 金家窑清真寺北寺”,它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著名的伊斯兰教学者王静斋曾经在书中这样写道:“明朝初年,天津还没有回民,而那时在运粮的船队中有一些安庆帮的人,他们每年冬天都会在此地临时的搭席棚作礼拜。从那以后便陆续有回族同胞来这里居住,后来他们就集资买下这个地方,建了清真寺。这个清真寺最初只是几个回族同胞临时搭建的礼拜用的房间。后来在一个叫王宇周的人的劝说下,左冠廷、穆玉山捐出一些房子,建了大殿和南北讲堂、沐浴室等。光绪年间又在一个姓冯的阿訇的劝说下集资重修,1917年、1984年、1988年、1990年又分别对大殿、南北讲堂和门楼进行了修缮。现在存在寺内的《天津金家窑清真寺碑记》是1927年由戴德桂撰写的,上面也详细的记录了这里是天津最古老的清真寺。

      这个清真寺和天穆清真寺、西北角小伙巷清真寺并列为天津市著名的三大清真寺。而这里是在天津城区兴建最早的一个,这也说明在天津设卫后,三岔河口已经非常繁华了,在此居住的回民也有很多。现在河北区于厂街的清真寺,据传也是明代建的,陈家沟、小王庄的清真寺是三十年代建成的,这些地方都是回民聚集点。这几年,河北区的四座清真寺都已修葺一新。

历史:

      金家窑清真寺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明朝初年,一些在运粮船队中安庆帮的人每年冬天都会在金家窑一带临时搭席棚作礼拜。之后,有一些回族陆续来这里定居并建设清真寺。金家窑清真寺最初只是临建的礼拜房间。后来在王宇周、左冠廷和穆玉山的出资下建设了清真寺的大殿、南北讲堂和沐浴室等。光绪年间,冯阿訇集资重修该清真寺。1917年、1984年、1988年和1990年,该清真寺的大殿、南北讲堂和门楼又相继进行了修缮。

馆藏

     目前,金家窑清真寺寺内现有3名阿旬,7名学董,70余部阿拉伯文藏经,2O余部波斯文藏经,以及1927年由戴德桂撰写《天津金家窑清真寺碑记》。清真寺中的汉文匾额上书“清真无二”、“造化无极”等字样;阿文匾额上书“上有太思迷叶经文”。此外,金家窑清真寺拥有600多户回族教民,尊行格迪目

王喆(2014-11-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