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神庙又称波罗庙,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祭海的场所,坐落在广州黄埔区庙头村,是中国古代东南西北四大海神庙中唯一留存下来的建筑遗物,也是我国古代对外贸易(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的一处重要史迹。它创建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年),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建筑规模宏大,气势壮观,装饰精微,构思巧妙,散发出汉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
2南海庙会
编辑
2012年第八届广州民俗文化节暨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3月1-7日在广州黄埔区南海神庙举行。今年一大亮点是,首届岭南民俗文化节主会场也落户黄埔,依托“波罗诞”同步举行。除了保留千年祭海、五子朝王等传统节目,20支全省各地的文艺表演队伍将连演7天“民俗文化精品秀”。时间
开放时间为3月1- 7日的8:3 0 - 18:0 0.庙会期间,美食广场营业时间为9:00-21:00.
交通指南
公交一族
乘B1、B1快、B26、B 28、B 29、B30、B31、夜41公交车到南海神庙站下车,沿电厂西路步行约300米到南海神庙(西门)。民俗文化节期间增加2条临时公交线路(南海神庙至南岗总站和南海神庙至文冲地铁站)。
地铁一族
乘地铁五号线到文冲站A出口,在文冲市场站乘B 29、B30、B31到南海神庙站下,沿电厂西路步行约300米到南海神庙(西门)。
南海神庙规模宏大,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深五进,中轴线上由南而北分别有牌坊、头门、仪门、礼
庆典活动掠影
庆典活动掠影(13张)
亭、大殿、后殿,两侧有廊庑、西南小岗上有浴日亭。现存建筑多为清代结构。庙宇建筑布局具有早期建筑特色,如仪门的复廊形制、头门的垫台等,据专家考证,尚存周代建筑遗风。中轴两旁为廊庑、碑亭等。牌坊为三间四进柱冲天式,花岗岩石打制,正面石刻清朝康熙皇帝题写的“海不扬波”四字。头门建于清代,面阔为三间,进深二间,分心墙用两柱,梁加雕刻鳌鱼等纹饰,前后两侧均设垫台,硬山顶,二龙争珠陶塑瓦脊。门前置一对红砂岩石狮,两侧为八字墙影壁。仪门面宽三间、进深四间,硬山顶、两侧与复廊相通。礼亭,原建于明代,1990年仿明代风格重建。大殿原为明代建筑,单檐歇山顶,宽五间深三间,“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1989年重建。后殿是20世纪30年代陈济棠主粤期间改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1991年修建时,后殿重新安装了陶塑瓦脊。该庙因珍藏历代皇帝御祭碑甚多,及存韩愈、苏轼等名人碑刻而被誉为“南方碑林”。高超的建筑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庙西侧有古名章丘的小山丘,昔为观海上日出之地,建有浴日亭,单檐歇山顶,梁架简洁。亭内有重刻嘉定年间广州知府留病摹勒苏轼诗碑一方,紧跟其后,有明代陈白沙步苏轼韵诗碑一方。“扶胥浴日”是宋、元、清三代羊城八景之一。林则徐在销鸦片前曾到庙祭海,孙中山与同僚亦曾来此参观。
该庙于1962年7月由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