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经济发展

家乡区县: 江苏省新北区

2013年是常州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较多困难和挑战的一年。各地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狠抓开放不动摇,创新举措促发展,全市开放型经济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利用外资量质并举。全年完成实际到账外资35.3亿美元,同比增长5.1%,实际到账外资规模继续位居全省第四。新增实际到账外资中,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项目达72%,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新增工商登记注册外资超3000万美元项目45个,比上年增加1个,其中总投资超亿美元项目14个,比上年增加4个。日本住电、德国博世等世界500强企业纷纷来我市投资或增资,光宝、朗盛等一批外资企业在常州实现快速发展。我市被确认为全国第二批商业保理试点城市,新设的江苏淦鸿商业保理有限公司成为我省首家外资商业保理企业。

(二)对外贸易稳定增长。面对外需不旺的严峻形势,各地各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外贸平稳增长。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92.1亿美元,同比增长0.6%,其中出口203.7亿美元,增长2.1%。全市前50家出口重点企业,累计出口73.9亿美元,同比增长18.9%,其中雅柯斯电力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贝尔金电器(常州)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出口增幅超过100%。不断巩固传统市场,拓展新兴市场,对日本、美国出口分别增长21.1%、6.7%,对东欧、非洲、东盟、拉美等新兴市场出口分别增长23.7%、13.8%、13.3%和6.4%。

(三)开发区建设步伐加快。常州高新区成为全省首批“省创新型开发区”,钟楼开发区成为全国第一家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武进出口加工区申报综合保税区已报至国务院,溧阳开发区升格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常州出口加工区申报综合保税区通过省级会审。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46.82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236.4亿元,增长20.5%,首次突破200亿元。开发区实际到账外资、新增工商登记注册外资分别占全市的86%和88.7%,全市45个新增工商登记注册外资3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有42个落户在开发区,开发区的集聚作用进一步提升。

(四)外经外包稳步发展。全市境外投资呈现增量提质的发展态势,全年中方协议投资额4.28亿美元,同比增长70.6%。新批境外投资项目48个,其中中方协议投资额超500万美元项目17个,同比增加4个。金昇实业成功收购瑞士欧瑞康集团项目,成为全市境外投资的新里程碑。完成服务外包合同额4.17亿美元,同比增长21.2%,执行额3.43亿美元,同比增长18.3%。武进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获批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

(五)口岸环境日益完善。常州口岸货物吞吐量3067.2万吨,同比增长15%。常州机场对外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国家有关部委已完成常州机场口岸开放的文件会签,国家口岸办已报国务院审批。常州长江港口对外开放功能进一步提升,常州港录安洲港区一号泊位通过省级验收。海关、国检、海事、边防等部门不断简化报关报检手续,通关效能进一步提升,口岸环境更加便利。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利用外资规模面临被省内兄弟城市赶超的可能,去年我市实际到账外资尽管仍位居第四,而苏州、南京分别有86.9亿美元、40.3亿美元,我市与苏州、南京两市外资规模的差距依然较大。同时,镇江、南通也分别有30.97亿美元、22.9亿美元,其增幅分别达43.12%、10.39%,我市实际到账外资有被镇江、南通超越的可能,实际到账外资规模保持全省第四的位置面临较大压力。二是引进的外资大项目不多,国外知名企业、跨国公司主导产业、先进制造业项目缺乏。去年我市引进的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项目中,引资规模最大的顺风光电投资公司注册资本只有2.8亿美元,没有实现10亿美元外资重大项目的突破。三是利用外资形式和方式还不够多样,特别是在现代服务业及城市产业领域利用外资不多、层次不高。四是外贸结构不够合理,我市的出口中加工贸易比重较低,2013年虽上升了4个百分点,但仍只占28%;在进口中,外商投资设备进口的占比持续下降,2013年比上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五是开发区功能不够健全,许多开发区规划起点不高,功能环境不优,产业集聚不强,产城融合发展不够,没有真正形成集聚大产业、承载大项目的一流载体。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引起高度重视,着力加以解决。

Ayan嘉瑶(2014-11-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