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恋的家乡——汕尾海丰

家乡区县: 汕尾市海丰县

汕尾原名“汕美”,滨临南海,盛产鱼虾,素以滨海鱼港著称,有美丽的滨海风光,故得“汕美”之名。http://abc.wm23.com/gosa441521由于汕尾地处广东省南部未端,旧时曾俗称“尾省”。“尾”与“美”谐音,人们便渐渐地把“汕美”称为“汕尾”,汕尾由此而得名。汕尾港早在宋初就成为商埠,曾经是“舟楫云集”之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有“小香港”之称。汕尾市山明水秀,风光旖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先人创造的灿烂文明,形成了“神、海、沙、石、”多姿,“湖、岛、湾、岬”独特,“峰、泉、岩、洞”迥异,历史古迹和革命文物辉映的旅游资源特色。滩缓潮平水清的红海湾遮浪半岛,香火旺盛的凤山祖庙,峰峦迭翠山抱水绕的莲花山,宋末君臣南逃足迹的“壮帝居”……每到一处,汕尾都有值得称道的风景,值得回味的历史

汕尾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区,海洋性气候特别明显。气候温和,水热同季,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为多种动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

汕尾市现辖市城区、海丰县、陆丰市、陆河县、红海湾经济开发试验区、华侨管理区。辖内有51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13个农、林场。全市总人口245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7万.

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番薯、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有甘蔗、花生、大豆、芝麻、莲藕、茨菇等;水果主要有荔枝、龙眼、香蕉、柑、桔等29科 42种。香炉桔是汕尾市特有的优良无病苗木材料。

汕尾水产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是广东省著名的渔场之一。境内鱼、虾、蟹、贝、藻类齐全,渔业生产已有数百年历史。大量生产的有蓝园参(池鱼)、海鲶(赤鱼)、竹夹鱼、鲇鱼、大眼鲷 (目鲢)、大甲参、石斑等。甲壳类有墨吉对虾、近缘新对虾等。贝壳有近江牡蛎(蚝)、翡翠贻贝、蓝蚣、鲍鱼等。藻类有广东紫菜、鹅掌茶等。

旅游景点
红海湾
蔚蓝的海水与洁白的沙滩,突兀的奇礁与雄壮的浪涛,红海湾的中心,遮浪南澳岛,素有“粤东麒麟角”的美名,好想选择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周末,带你去认识它的蔚蓝。

凤山妈祖
汕尾人祖籍多为福建,明末清初在凤山麓下建"凤山祖庙",渔家商旅历来信仰始祖,因而香不绝.

莲花山
是一个旅游风景区,以鸡鸣寺为主体建筑,鸡鸣寺历史久远,明代崇帧元年(1633年),印真和尚到海丰化缘,适海丰连续发生5次地震,印真和尚意欲为海丰辟邪聚福,始在莲花山建造庵寺,相传当时半夜可闻山中鸡鸣,故名"鸡鸣寺"

玄武山
汕尾地灵人杰,近代以来,孕育了许多革命先驱,重要历史人物和国内外知名人士。
1925年建立中国共产党组织;1927年中国共产党时期重要领导人、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彭
湃同志领导海陆丰人民举行3次武装起义,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
海陆丰苏维埃政府,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红色政权的银行——海陆丰劳动银行,在中国革命
史上写下了值得骄傲、引以自豪的光辉的篇章。新中国成立后,这里被列为全国革命老苏
区,是全国13块革命根据地之一,同盟会广东支部长、邑人陈 炯明组建民军,发起黄花
岗之役和淡水起义,先后任广东都督、民国陆军部长、内务部总长、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
令;还涌现了中国致公党广度陈其尢、黄鼎臣,国际知名民俗学家钟敬,人类和民族学家
杨成志,中国第一批工程院士彭士禄(核动专家)、黄旭华(核潜艇之父),著名音乐家
马思聪、美术界先驱陈宏、发明家钟汉英、细菌学家黎希干、核物理学博士彭云鹏、医学
家柯麟等一批驰名中外的仁人志士和声专家学者,为本地的人文历史增添了光彩。

汕尾的方言是很杂的,基本上海丰县,陆丰县,城区等,大部分地区通行的是“福佬话”。即深受客家话跟广府话影响的闽南话。而陆河县,海丰县与陆丰县的北部少部分地区,则有不小的部分讲的是深受“福佬话”影响的“客家话”。还有少量讲白话的集中于汕尾港和马宫港,使用人口多数为深水渔民。其它还有“占米话”,“畲语”等!其中,“占米话”是一种含有官话成份但深受客家话、闽南话影响的混合型方言,有陆丰市西南镇青塘村、大安镇坎石潭和海丰县平东镇龙吟塘3个方言岛,使用人口约9000人。“畲语”是聚居住在海丰县鹅埠镇红罗村的畲族居民所操的本民族语言,使用人口约180人。

汕尾的小吃举不胜数,例如公平的牛肉干,海丰的猪油糖,豆腐花,海鲜,菜茶,薄饼,牛肉丸,薯粉饺,重糕果(千层糕),油煎重糕果及菜头果(用萝卜和粉做的),糯米饭(有甜的和咸的两种,甜的加甜及花生米碎及芝麻碎及糖,咸的加鱿鱼丝加花生加生抽加肉丝),薄饼捷胜马仔、捷胜绿豆糕,捷胜水果饼,红海湾东洲坑麻鱼媒(粥),公平的小米,梅陇菜果,梅陇鱼包果,“油捞仔”,梅陇云吞(又叫扁实),牛腩粉,番薯媒(粥),冬节蛤,咸茶,狗毛糕,鼎溜果,菜头果,面猴,草果,蛤春丸,薯粉丸,铜盘卷,芋果,鼎烙仔,茨角龟,咸丸,猪肠粉……

http://www.wutongzi.com/kan/guangdong/haifeng.html

http://blog.sina.com.cn/huang441521
http://weibo.com/gosa441521

大师兄(2014-04-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