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初一春节,俗称过年,依然沿袭贴春联、贴门神、倒贴“福”字、挂红灯笼、挂中国结等习俗,而自制炸油角、糖环、蛋散、炒米饼等的做法则逐步被买现成品所取代。在民间,未过正月十五,不算过完年,期间盛行已婚者向未婚者派“利是”,年长者向年纪比自己小的派“利是”。至1994年,家家户户在农历新年来临的一刻(凌晨零点)燃点烟花爆竹,以庆祝新年到来;1995开始,从化市人大颁布禁止在城区燃放烟花爆竹的有关规定,迎新年的喜庆气氛有所减弱。年三十晚,一家团聚吃团圆饭共渡除夕夜的传统流传至今。
鳌头镇的水西(初三)、西湖(初四)、凤岐(初六)、龙角(十四)、白兔(十五)、鳌山(十五)6个村每年农历初三至十五晚上,进行传统的烧花炮活动。村成立炮会,发动村民自愿捐资,每年约4-5万元,由炮会人员主持组织放电影、请剧团演戏、醒狮表演等活动。投得炮者(中标),第一炮叫添丁炮,第二炮叫发财炮,第三炮叫老人福禄寿,人人图吉利;其中水西村1998年烧炮,一条炮竹长达500米,价值近万元,并请粤剧团演出,参观人数达1.2万人;2000年前,鳌头还有撞彩门,烧猪笼炮,为了安全,2001年后改为烧烟花炮,每年参与观看者两三万人次。太平镇木棉村也有类似的活动。
“掷彩门”是从化富有特色的民间春节喜庆活动,也是闹元宵的重头戏,自明清年代以来,每年正月从化各大村庄如鳌头镇窑星村、太平镇木棉村,温泉镇石坑村、城郊街光辉村都有掷彩门。届时除了本村乡亲欢聚贺庆以外,还有亲戚朋友、城乡村群众和外地游客前来观赏同贺,这充分展示了从化乡间独特浓郁的民俗风情。
东明长流、梅树村一带,流传春节闹新娘的习俗。大年初一,每家每户都邀请一年内的新娘吃新年饭,谁家早做好饭先去谁家吃,整个小山村各家的饭,新娘都吃遍。一群小孩子则早就准备好散装爆竹,在新娘吃着饭的人家的大门外、巷口“埋伏”,等新娘走出户外,便迅速点燃爆竹向新娘脚下掷去。新娘早就知道这一着,往往假装从横巷逃走,前门的小孩便一窝蜂涌向横巷,新娘突然转身从正门飞出,小孩们又出巷追赶,放“马后炮”,嘻嘻哈哈,整个山村洋溢着热烈的气氛。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