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被称作“东方俾斯麦”。在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眼中,被视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伊藤博文自传》)。但同时,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签订的马关条约为当时空前苛刻之条约,签订后连其他列强都无法忍受,逼迫日本做出重大修改,让出辽东半岛。
李鸿章即使身处逆境,也仍然注意“养生之术”,保持在军营中养成的生活习惯。每天 6、7 点钟起床,少许吃些早点后,就开始批阅公文,办理公务,公余则随意看书和练字。他常常翻阅《资治通鉴》和《庄子》,前者意在从历代治乱兴亡中取得借鉴,后者企图从道家经典中追求“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以期安时处顺,逍遥自得,从失势的苦闷中解脱出来。他曾从曾国藩学习书法,推崇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妍美流便的书法,此间每天临摹唐僧怀仁《集王书圣教序》碑帖,临过之后,细看默思,力求神似。午间饭量颇大,无非山珍海味之类。饭后还要喝一碗稠粥,饮一杯清鸡汁,过一会儿再饮一盅以人参、黄芩等药物配制的铁水,然后就脱去长衫,短衣负手,在廊下散步,除非遇到严寒冰雪,从不穿长衣。散步时从走廊的这一端走到那一端,往返数十次,并令一个仆人在一旁记数,当仆人大声禀报“够矣!”时,就掀帘而入,坐在皮椅上,再饮一盅铁酒,闭目养神,一个仆人给他按摩两腿,很久才慢慢睁开眼睛,对守候在一边的幕僚和仆人说:“请诸君自便,予将就息矣,然且勿去。随即上床午睡1、2 小时。当仆人通报“中堂已起”之后,幕僚连忙入室,同他说古道今。晚餐食量较少,饭后让幕僚自便,“稍稍看书作信,随即就寝”。这种生活规律,“凡历数十百日,皆无一更变”。
李鸿章因嗜食鲈鱼,时人送绰号“李鲈”。
李鸿章1896年游历美国,喜欢到当地的中餐馆进膳。当地一些美国人打听李鸿章选的餐点,中餐馆店主难以回答,便说是“杂碎”,于是“李鸿章杂碎”名声大嘈,风行北美乃至于拉丁美洲,至今仍是美国及拉美华人餐馆一道经典的菜色。
李鸿章出访欧美时,逢人就问薪资与年纪,随员提醒他,洋人最忌讳如此,李仍毫不为意。
洋务要员容闳则估计李家所发的洋务财有4千万两。根据合肥李府管事的记载,李鸿章家族拥有的良田数目为257万亩。
李鸿章一生背了个卖国贼的骂名。生前背黑锅,死后被拖尸,大跃进时期李鸿章的坟被刨,李鸿章穿着黄马褂的遗体本是保存完好,结果被群众挂在拖拉机后面游街,直到尸骨散尽。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