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旅游与马文化(六)

蒙古马的特点是:体形较小,外貌不很好看,性格也较温顺,但体质健壮,胸廓身长,被毛浓厚,不怕寒冷,不择食,极耐劳苦。而且跑的速度快,耐力久,远行出征,途中不用喂饮。《黑鞑事略)中记载:“因其马养之得法,骑数百里,自然尤汗,故可以耐远而出战。寻常正行路时,并不许其吃水草,盖辛苦中吃水草,不成膘而生病”, “战时参战后,就放回牧场,叫它饱食青草”。蒙古马中的外蒙马体貌较佳,毛多栗色;内蒙马黑、白、栗色均有,除乌珠穆沁马外,以灰白色为多: —般自二岁起即可骑乘;四岁即可劳役;五六岁发育完全:成吉思汗在垂训中曾说:“马喂肥时能疾驰,肥瘦适中或瘦时也能疾驰,才可称为良马。不能在这三种状态下疾驰的马。不能成为良马”所以蒙古族不沦官方或民间,都十分注意对马的管理和饲养、驯化,给予精心的爱护。既把马看作足财富,更把马看成是朋友。

马是牧民生活中的资源财富,是草原上日常生活中的交通工具,是军队作战的制胜法宝,也是诗歌文学的重要主题,是蒙古族欢庆娱乐的亲密伴侣,更是他们美的心灵和理想借以寄托的载体。所以马在蒙古族的全部社会生活中,始终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生产领域里,马是牧民最重要的生产工具,又同时是生产对象。放牧、挽车、乘骑、迁徙,乃至以马为资源的商品贸易,皆是要靠马才行。所以马是牧民富有的标志,繁荣兴旺的象征。最早的时候,草原上富有的人,马匹之多“量论谷”。以“浩特格尔”(即山沟或洼地)和“套海”(即湾子)来计群数。马是畜牧业发展的一个基础,“没有马,草原经济便无法经营”。

马又是蒙古人生存生活的资源。马奶及马奶制成的酒,是蒙古族喜用的饮食品。元朝历代大汗,每年秋八月,都要从大都返回草原,举行盛大的马奶宴。宋代孟珙在<蒙鞑备录)中说到“饮马乳以塞饥渴,凡一牝马之乳,可饱三人”。在战争中,“屯数十万之师,不举烟火”,就是以马奶充饥。饮用马奶还具有特殊的保健作用,在今天的医疗保健领域仍视为重要的医用保健晶。马奶酒更是上品佳酿。《马可•波罗行纪》中说,“鞑靼人饮马乳,其色类白葡萄酒,而其味佳,其名曰忽迷思。”蒙古人饮马奶酒始见于(蒙古秘史),从成吉思汗先祖时代即已酿制,到元代时已成为宫廷中的“国宴之酒”。在蒙古人心目中,马奶酒是神圣的饮料。
如今,蒙古马无论在都市还是在牧区,都逐渐失去了生产生活、骑驭的作用,蒙古马的数量也在迅速减少。然而,蒙古马与蒙古人有着难以割舍的深厚情感。有蒙古人的地方,蒙古马是不会绝迹的。蒙古人意识到蒙古马已越来越少,社会上有识之士也开始建立各种有关蒙古马的组织,研究蒙古马、抢救蒙古马的工作正在内蒙古草原上开展起来。

点燃不世灯盏(2014-11-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