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危机处理启示录1

家乡区县: 佛山市三水区

针对汽配产业起步晚于佛山其他四区的实际情况,三水区提出了“要错位,而不是竞争”的思路。

曾经的“两高”企业,在给三水区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成了当地最大的污染源。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力度的加强,当地政府也曾在经济利益和环境之间经历痛苦的抉择。

如今,三水工业园原有的传统产业在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淘汰升级后,取而代之的则是高端制造、智能家电以及新能源产业,新的产业已逐渐成了这里的主流。

但是,在新兴产业纷纷崛起的今天,如何协调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关系?同时,对于三水而言,如何给自己找一个合适的定位?这都是当地官员一直思考的问题。

困境谋变

三水,这个由三条河流汇集而成,因水而得名的地区,由于一些用水大户,而受到极大影响。数年前,大量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如印染厂、陶瓷厂、皮革厂在此一度盛行。这也导致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那就是环境污染。

随同记者的司机陆师傅,已经在三水生活了12年。数月前,他还是一位运输司机,专门帮企业四处进货、送货。在过去的10多年间,他几乎跑遍了三水区的角角落落。

在他的印象里,这里虽然是农村,却很少能看到人们心中的田园风光。“很多地方都是陶瓷厂、印染厂,河水污染很严重,有时只能捂着鼻子往前走。”回想起这些,他一脸痛苦的表情。

虽然这些企业曾经是当地的经济支柱,但随着广东省提出“腾笼换鸟”的策略,加之第16届亚运会及残运会要在佛山市设立分赛区,这种污浊不堪的城市面貌,显然是当地政府不愿看到的。

三水区的官员们也开始了思考并进行了大的改变。尤其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当地调整产业结构、治理环境的步伐在加快,低端的陶瓷产业坚决不发展。仅2010年,当地政府就关停了11家印染厂和陶瓷厂。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难免充满诱惑。2008年,曾有一个投资约10亿元的造纸项目,欲进驻三水西南,利税也非常可观。但是,三水区环保局还是断然投了“否决票”。原因就是,这个项目日排放量达到万吨以上,对水质污染严重。

这样的诱惑,不止一次。当地环保局几乎每隔两天就会碰上一次。令三水区环保局副局长翁汉仕颇为头疼的是,“当时每个月都会有20~30个不符合产业导向的项目被拒绝。”近年来,三水区不断提高环保准入门槛,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对纺织印染业,要求只能进入定点的大塘工业园漂染纺织城;对化工类项目同样进行定点,并严格控制。

面对诱惑,当地环保局为何断然拒绝?翁汉仕说,更多的还是为了三水长远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重污染企业不仅占地面积大,能耗高,而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必须受到严格的限制和约束。

当地政府更是下了死命令,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批准:对于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一律不批;对于环境污染严重,产品质量低劣,高能耗、高物耗、高水耗,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的项目一律不批。对此,三水工业园区管委会行政事务局局长吴成贵对记者表示:“我们要把环境的容量和空间腾出来,发展高端产业。”

为了吸引更多的高端企业,在早期开发的时候,当地政府在土地和税收上都给了企业一些优惠。而如今,很多来这里的企业已经不太考虑这些了,当地所具有的区位优势,以及现在园区的建设条件所带来的服务,已经远远超过了低地价带来的吸引力。

另外,在传统产业转型中,当地政府也帮企业“牵线搭桥”,鼓励本地的企业,跟行业龙头或是具有高技术的企业、院校进行合作。比如,日本的伊藤忠收购了三水一家企业的股份,这样企业就容易发展。

如今,三水园区90%的企业都是在这五六年间进驻的。为了更好地吸引高端企业,当地与中科院建立了创新中心,并使之变成了园区的孵化器。同时,设立了专门的企业服务局,引进了一批为企业服务的中介、会计师事务所、融资担保机构等,很多事情企业在园区之内就能办。在吴成贵看来,他们已经具备了承接世界500强企业的能力。

借力起跳

从广州白云机场到三水工业园,只需半个小时的车程,而从这里到广州黄埔港走水路,也仅需一个小时。这让三水无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产业都具有了较好的地理位置优势。

“地理位置是我们发展汽配最大的优势。”三水区经济促进局局长何小玲说。据佛山三水工业园管委会提供的资料显示,2005年6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三水设立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目前,当地已引入了聚菱燕、日密科、金道汽配等30多个汽车零部件项目,规模以上核心汽配企业约27家,其中包括5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项目。

在广州汽车产业“一小时黄金配套圈”内,三水工业园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在这一区域内,有东风日产、日野、广州本田、广汽丰田等整车生产基地。而去年6月,汽车制造巨头一汽大众落户南海狮山,带动了周边汽配产业形成集聚效应,三水汽配产业基地离南海狮山一汽的整车厂仅有1.8公里距离。

聚集的效应很明显。为了适应这种需求,以及承接一汽的项目,当地已经进行了准备。三水乐平镇党委委员何顺荣介绍说:“目前,我们已经规划了一块3000亩空地,用来建造汽配产业园,承接一汽大众的项目。”

不仅依托区域资源,三水还进行积极的结盟。不久前,长春汽车区与佛山三水工业园正式结为友好城区。这意味着,双方将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把汽配产业做大做强。在何小玲看来,一个整车厂的落户,一般都会引发配套供应商的跟随。不仅如此,三水区还试图通过开发区之间“结盟”,形成信息上的对称。

“这种关系一旦确立,对引进相关汽配企业的落户会有促进作用。”配套商无需自行去物色落户地点,可以抱团一起过来。“我们充当的是一种桥梁的作用。”何小玲透露,三水在未来发展汽配产业上,除了工业园的空间布局规划,也会在产业上进行规划,将引入检测中心、研发中心。

在吴成贵看来,物流成本低和土地资源相对其他区域较多等,都是大多落户的汽配企业所看重的。同时,加之当初汽车零部件做得很好。“未来汽配将是我们的一个主导产业。”

在高端汽车配件之外,三水还瞄上了智能家电。在佛山,家电领域一直有着格兰士、科隆、美的这些老牌企业。有着先天优势的三水区,把海尔也列为了考虑的对象。

lok_(2014-11-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