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张氏会宗祠重光庆典

家乡区县: 广东省普宁市

国学大师饶宗颐总纂《潮州志·风俗》中载:祠堂之设,多为崇先,也有建生祠者。大抵多是一家或联合房族共建、或联集同宗,醵牌位赀,共祀远祖者,名曰会宗。晚近会宗建祠于潮汕尤盛。祠成必求名人署额,以彰阀阅,习尚有所由来。祠屋落成,必移老屋之火种进入,名曰入火,又请覡者喷火,名曰出火……
张氏家庙金鉴堂,位于广东省普宁市南溪镇新溪村,落成于民国13年,祠内所奉,以唐张九龄为太始祖,主祀宋明下潮七峰兄弟,还有普宁及周边县市各乡开基祖,为普宁张氏之会宗祠。祠宇在建成之后,历今有90余年,由于历史原因和岁月沧桑而致建筑破败不堪,改革开放后,宗祠派下众裔孙几番倡议重光,终于2013年启动重修,历时逾年至近期而告之完工。随后,由宗祠理事会主持,择农历八月廿五日子时进行拜老爷、谢土旺火;八月廿六日午时,陞堂匾、陞龙龛;九月初八日辰时,举办晋祠与晋主;遵循旧俗即民国时祭祀吉日,于九月初十日辰时,举行祭祖仪式暨庆典。
2011年时候,因找寻张氏七峰下潮的历史源流,从旧时手抄资料中得知有一座七峰宗祠,尔后在乡人的指引下,与朋友来到宗祠所在的新溪村,不想受到下尾张和新溪的老亲人热情招待,及后拜访参观了七峰宗祠即张氏家庙金鉴堂,或想能从中寻得七峰相关的信息,然而此次所获不多,但,我与这一座建筑缘起于此。后来,陆续来过新溪村几回,去年又获知宗祠启动重修;今年首,由宗祠重修而准备出版《金鉴流芳》一书的编委朋友处,获知更多信息,并邀请参加其中;不久前,收到宗祠重光庆典的请柬,于是与乡人陆续来此参加活动,观礼九月初八、初十两天的仪式,并作摄影记录。

《普宁张氏会宗祠——南溪镇新溪村张氏家庙金鉴堂》
新溪村,曾名华溪,隶属广东省普宁市南溪镇辖下行政村,距离市区流沙北35.5公里,地处洪阳河汇入榕江交界处西南侧岸上。现全村人口约2000,村民多数出外在珠三角一带经商务工,部分留守以农为业。1922年,由下尾张、南溪、北溪三村张氏村民迁此创村,取名华溪,又因村临洪阳河的新开凿河段,故名新溪。村聚落呈块状分布,建筑多为传统贝灰三合土结构潮式民居,及现代部分钢筋混泥土结构楼房。有耕地370亩,原主种焦柑,现改为绿化苗木;农业主产水稻、蔬菜等。有小学1所。有张氏家庙一座。抗日时期,汕头市中曾搬到村中张氏家庙办学多年。是游击队开展工作的聚集地,本村有游击队员多名,有一户村民营救多名游击队员。是革命老区。水陆交通方便,有乡村公路通钟南公路。有端午赛龙舟民俗,是普宁龙舟文化的重要组成之一。
坐落于榕江南岸的新溪村,由支流洪阳河西岸上南北一新一老两片聚落组成,南侧是新建的厝局及楼房等,是现村民主要的住居地;北侧是新溪老寨,即张氏家庙所在地。老寨坐西朝东略偏北,内为五街五座格局,兼左右三从、后二从、前一从厝包,首座前为广场式阳埕,阳埕前寨包正中设迎曦门,门前路下是一片空旷耕地,不远处则就是洪阳河;此外,北侧寨包正中亦设一处寨门。寨内主座为面阔五间纵深二进的张氏家庙金鉴堂,祠后是一座二落式五间过,最后两座一落式五间过;南北四街首座为四点金厝,其中有华美公室、南溪公室、铭怀公室等,其后座均为下山虎,再后为四点金,最后又两座下山虎。新老寨整体呈正方状。据资料记载,新溪村因建会宗祠张氏家庙金鉴堂而创,建寨初时,寨内除了张氏家庙及首座公室,其余厝座供张氏宗亲认购,比如南溪公室后第三座点金为千金湖张氏所认建、北溪公室后二座下山虎为马厝宅张氏认建等。有一个比较趣味奇妙的地方,据说张氏家庙前后左右夜间均无蚊子。
张氏家庙金鉴堂,始建于民国十一年,落成于民国十三年(1924),为华美、南溪、北溪三乡及普宁诸多张氏乡倡议创建之张氏会宗祠。祠筑于榕江南岸平洋突起四周田亩宽阔之地,分金庚甲兼申寅,其面阔五间32.8米,纵深二进24米,宽敞恢宏,是普宁榕江片建筑的经典样式!祠之格局为“三门四厅六房五天井”,三门:单设一大门,门上匾额镌“张氏家庙”,回照“世德垂馨”;左右子孙门;四厅:前厅、后厅、拜亭左右的南北厅;六房:前进厅两侧有四个小房,后进厅两侧二个大房;五天井:拜亭前的大天井及南北厅左右前后各有一小天井。原祠内设有三龛,中龛最上供奉唐代宰相张九龄祖考妣之神位,余下及左右龛供奉潮州府各属开基始祖七峰诸公考妣之神位,及派下祖考妣之神位。
张氏家庙建设之初,有过一段故事:三张下尾、南溪、北溪拟合建一座普宁周边各县张氏会宗祠,选址榕江边并坐北向南分金,但破土动工,屡建屡倒,而不知何故。有一年,揭西河婆张氏因为打官司事,族内派20多人到三张请宗亲帮忙,言谈时,提到了建祠不成之事,其中有一位懂得堪舆之术的宗亲看了之后便说,这是定的地方不好,分金座向不合,应另择地方。遂后在经过勘察,重新选定现张氏家庙的这个地方。其时,有族人反对:祠堂对着溪,普宁港(即现在的洪阳河)从此流出榕江,祠堂如果建在这里,将来什么都流尽。而揭西宗亲说:如果我看得准,判断不错的话,将来祠堂建成,这祠堂前溪中一定浮出一个沙洲来给我们做案,好像祠堂前安一大桌,还要出贤人!大家将信将疑,但由于几年建祠不成,也就渐渐相信河婆宗亲的话。当时,张五云将要任普宁县长,族人就派几位长老代表去见张五云,商量建宗的事,得到张五云的赞许。经过三年的努力,张氏宗庙终于建成,而不久后,果然在寨前溪中浮起了一个沙洲,就象一书本,从那时到现在,族人对这个沙洲倍加保护,种竹种树,随成了一个绿岛。
1943年前后,日本占领汕头,汕头市沦陷,汕头中学也搬到新溪张氏家庙办学,一办就是几年。当时,也有地下党(北溪人)在这里潜伏,开展抗日救亡活动。解放后,普宁县供销社把张氏家庙作为货物仓库,供销社货物由揭阳经榕江到这里上水,然后从这里转运,经洪阳河到洪阳塔脚上水起货,然后由陆路运输,张氏家庙从此成了仓库兼转运站直至现代。
由于历史原因,张氏家庙原有神龛神主等已不复存在,现存除了不可移动的石木构件,只有大厅“金鉴堂”匾额一方,及大厅两侧金柱上的一副柴联:建议忆衙斋,群力经营,三载观成偿夙愿;先灵安柘室,修明禋祀,千秋敬睦固宗支。柴联上两侧又分别刻:民国十一年,余恭握县篆,族人等提议于新溪金鉴堂宗祠,余力为赞许,于兹三载告厥成功,爰书楹联叺存纪念。前任普宁县县长裔孙五云敬撰。考:张五云,初名小云,字成梁,生于同治己巳年,普宁秀陇人,光绪丁亥进文庠,丁酉中拔贡;丙午春任湖北荆门州州同,住沙阳,历丁未二月;辛酉十一月任普宁县长,癸亥正月卸;戊辰年纯赴上海避乱,庚午十一月十七日得疾,二十日卒,寿六十二。
新溪村的张氏家庙是为凝聚普宁及周边县市各张氏族派而建成之祠宇,其意义昭而显之,除此,它又是研究张氏文化组成的典范,亦是潮州府民间祠堂建筑中榕江派的经典。张氏家庙久经岁月沧桑,到了现代已然破落黯然不堪,近年在张氏裔孙们倡议下已开始重修,在不久之后,将重现原有的辉煌样貌,正如当年裔孙张声典为庆贺家庙落成晋祠而所撰的一副联:金色映堂皇,看江水东流,洵堪挹名相风度;鉴赏美轮奂,对铁峰朝拱,弥足壮孝友家声。
附录:
1、根据《泥沟张氏手记》所载,张氏家庙于落成当年腊月十八日晋祠,由秀陇张五云捧主升龛,开祭仪式中,主祭为秀陇张成栋,左副祭为河婆张耀区,右副祭为古沟张雄图,通为泥沟张声典,引为泥沟张乘六,读祝为泥沟张职三,进馔为泥沟张珂恭,是时其祭祀祝文如下:

中华民国十三年,岁次甲子,月建丁丑,朔日己卯,越进祠吉日丙申,主祭裔孙成栋等,谨以刚鬣柔毛,香帛酒醴,庶馐庶品之仪致祭于
有唐太祖,考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字子寿谥文献公,妣一品夫人谭氏;
移创潮州各属开基始祖:致尧公;昌裔公;善德公;铁峰公;翠峰公;锦峰公;远峰公;立峰公;近峰公;肇基公;乐业公;添勇公;九万公;秀玉公;清江公;晚节公;潭隐公;暨
历代列祖考妣之神位前曰:
洪维我祖,翊赞李唐,幼而敬敏,七岁名扬,进士高擢,伊吕飘香,初掌制诰,文字光昌,迁左拾遗,讽谏有方,迨居相位,益尽元良,立朝正色,规正无忘,致仕告老,特归故乡,千秋金鉴,一世宪章,帝必简在,虽去弥彰,风度腾誉,文献流芳,梁等无似,莫绍寸长,立意报本,集众赞襄,经营构造,规划堂皇,雕梁隆栋,衡宇相望,吉日奉座,坐镇当阳,敬具牲醴,荐祭肃将,明神监格,惠福祯祥。

飨。
2、在以上祝文中,除了所提及的各公,张氏家庙所晋开基始祖神主位还有河婆乔公、下尾肖刚公、第二次行祭戊辰年时晋主的乌石村五九公,亦有宝镜院张氏、千金湖张氏、马厝宅张氏、古沟村张氏等张氏村落始祖之神位。以上开基始祖各公的世系关系及所创乡寨地点大致如下:
致尧——昌裔,创澄海隆城等乡;
乔公——善德——肇基、乐业,创揭西河婆各乡;
德峰——添勇——肖刚——九万——晚节——潭隐,创潮阳赤寮、院后、普宁下尾、南溪、北溪、新铺、青洋、杜香寮等乡;
铁峰——秀玉——清江,创普宁小扬美、湖东、秀陇等乡;
翠峰,创普宁泥沟、陆丰湖东大林头(大捞投)等乡;
锦峰,创普宁秀陇、浮江寮、葵岭、五石坛等乡;
五九,创普宁燎原乌石乡、泗坑乡、千金湖;
3、在普宁及周边县市民间有传,俗称远峰、近峰、立峰、德峰、铁峰、翠峰、锦峰,即“远近立德铁翠锦”为“七峰下潮”,与另外“乐峰、枝峰、维峰、朝峰、锡峰、玉(裕)峰”等六峰,又合称“十三峰”,皆因资料缺乏,诸“峰”字祖为何种关系,还待考证。
安静声音2014年4月整理于普宁泥沟乡白湖之滨。

我的网络营销能力秀主页 http://www.wm23.cn/chenzhuosheng
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49636238.html

陈卓生(2014-11-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