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下)

家乡区县: 渭南市临渭区

七、外贸和旅游
全市 共签订各类招商引资项目337个,项目总投资1361.7亿元。在建项目实际到位资金494.48亿元,较上年增长17.5%,其中新开工项目297个, 实际到位资金240.52亿元,续建项目300个,实际到位资金253.96亿元。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户,合同利用外资2574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 5007.75万美元。
据西安海关统计,2013年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4335万美元,较上年增长4.3%,其中出口20201万美元,增长40%,进口4135万美元,下降53.5%。
全年共接待游客2900万人次,较上年增长15.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2亿元,增长36.3%。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财政总收入114.70亿元,较上年增长8.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5.05亿元,增长18.1%。财政支出275.90亿元,增长13.8%。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22.40亿元,较年初增加174.67亿元,增长13.0%,其中储蓄存款余额990.62亿元,增加114.19 亿元,增长13.0%。金融机构贷款余额726.02亿元,增加103.49亿元,增长16.6%,其中短期贷款323.22亿元,增加59.74亿元, 增长22.7%,中长期贷款361.21亿元,增加59.71亿元,增长19.8%。
全市保险业保费收入40.57 亿元,比上年增加5.16亿元,支付赔款6.97亿元,较上年多赔1.30亿元。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1.19亿元,赔付6.22亿元;人寿保险保费收入29.38亿元,赔付0.75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全日制高等院校1所,在校学生1.72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52所,在校学生3.82万人;普通中学346所,在校学生29.31万人;小学 1038所,在校学生26.97万人;幼儿园1086所,在园幼儿17.18万人;特殊教育学校7所,在校学生846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6.07 %,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5.14%,初中辍学率0.24%。2013年高考文理两科类各批次上线人数继续处于全省前列,全市本科上线34053人。其中, 一批本科上线7845人,比去年增加263人,二批本科上线17035人,比去年减少1352人。
全年地方登记的科技成果共35项,其中,农业、生物新品种6项,新产品6项,新工艺6项,新技术6项,行业标准2项,新材料1项,国家标准1项,其他5项。
全年登记各类技术合同54项,合同成交总额6272.21万元。其中,技术开发合同20项,成交金额3648.53万元;技术转让合同12项,成交金额2031.68万元;技术服务合同22项,成交金额592万元。
全年受理专利申请量1554件,其中发明专利411件,实用新型专利 561件,外观设计专利582件;专利授权量529 件,其中授权发明45件,实用新型324件,外观设计160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5.10亿元,比上年增长27.2%,占生产总值的2.6%。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2个,一元剧场文化惠民演出1094场。文化馆12个,文化站149个,艺术表演场馆12个。公共图书馆11个,藏书 75.1万册(件)。市级无线广播电台1 座,广播节目 2 套,市级无线电视台 1 座,电视节目2套;全市电视综合覆盖率96.75%,广播综合覆盖率94.95%,农村数字电影放映覆盖率100%。
年末拥有卫生机构 4137个,其中医院84 个,社区服务中心(站) 65个,卫生院187个;拥有床位19724张,其中医院12741张,卫生院5325张;卫生技术人员24504人,其中医师6878人(执业医师 5203人)。年末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417.89万人,参合率达 98.75%。
全年共完成177个村级和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 程、30个城市社区健身路径配送工程、4个全民健身示范工程,发放安装器材987万元;共建成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146个,占到行政村总数的38%。 组织举办大型赛事10余次,组织举办了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裁判员、教练员及体育教师培训班,参训人员达到380人次,全年审批二级裁判员315人。10 名运动员参加了十二届全运会,获得金牌1枚、铜牌1枚,4-8名6人次。组织515名运动员参加了省十五运会年度赛,获金牌36枚、银牌55枚、铜牌48 枚。
十一、水利
水利系统全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29.50亿元。有效(农田)灌溉面积318.34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 206.55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162.20千公顷,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60.8平方公里,堤防长度412.72公里。建成水库102座,总库容 20771.81万立方米。建成万亩以上灌区43处,有效灌溉面积160.58千公顷,当年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55.65万人。
水利供水工程总供水量达到14.68亿立方米,其中农业供水9.77亿立方米,工业供水1.34亿立方米,城乡居民生活供水1.33亿立方米,城镇公共供水0.25亿立方米,生态环境供水0.10亿立方米,林牧渔畜供水1.89亿立方米。
十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共监测365天,达标天数309天,达标率84.7%,比去年减少1天,其中:优66天、良243天、轻微污染52天、轻度污染3 天、中度污染1天。根据市环境保护监测站监测结果,全年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0.034mg/m3,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0.038mg/m3,可吸入颗粒物 年平均浓度0.096mg/m3,三项污染指数年均值均达到现行国家标准。
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638起,较上年下降56.5%;死亡71人,下降68.2%;受伤81人,下降76.5%;经济损失1583万元,下降14.3%。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年度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33.17万人,人口出生率9.82‰,死亡率6.21‰,自然增长率3.61‰。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64元,比上年增加2356元,增长10.8%。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4899元,其中工资性收入17987元,增长 9.7%,占收入的72.2%;经营净收入1040元,增长20.7%,占4.2%;财产性收入662元,增长22.9%,占2.7%;转移性收入 5210元,增长7.4%,占20.9%。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382元,比上年增加1644元,增长12.0%;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7.82平 方米,比上年增长2.9%。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565元,比上年增加963元,增长14.6%。其中,工资性收入3240元,增长 15.5%,占纯收入的42.8%;家庭经营收入3417元,增长14.3%,占45.2%;财产性收入204元,增长14%,占2.7%;转移性收入 704元,增长12.3%,占9.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053元,比上年增加559元,增长10.2%;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6平方米,比上年 增长2.9%。
全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19:1。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37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80万人,年末实有登记失业29.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
年末城镇职工参加养老保险43万人,其中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39.3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9.70万人;参加工伤保险27.80万人;参加生育保险 11.97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139.94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58.88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81.06万人。
全 年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39个,共有床位0.24万张,收养0.2万人。年末纳入城市低保3.02万户、6.94万人,人均月保障标准360元;纳入农村低 保9.25万户、27.45万人,保障标准每人每年最低2020元。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23所,五保对象0.64万人,其中集中供养0.14万人,供养 标准每人每年最低5200元,分散供养每人每年最低4700元。

 

耿江飞(2014-11-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