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息香 又名避疫香。为浠水老字号吴林茂香铺秘方配制而成,始创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此香清香扑鼻、有提神解乏、驱蚊避疫、去秽除暑和增食欲促睡眠之功效。1938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金质奖章,又在南洋劝业展览会上三次获奖,并得到“天下第一香”的金字匾一块。有诗赞道:"天下争传第一香,麝沉哪足此芬芳。加餐破闷神俱爽,去秽驱虫暑亦凉"。

时珍曰∶此香辟恶,安息诸邪,故名。或云∶安息,国名也。梵书谓之拙贝罗香。
在古代,安息香亦视其为辟邪之香。其亦为佛教经典当中,常见之用香,可用于准提镜之开光、供养金刚明王之用。在《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 罗尼经》中,有提到:「此观世音菩萨,所说神咒,真实不虚。若欲请此菩萨来,咒拙具罗香(拙具罗香,安息香也)三七遍,烧,菩萨即来。另《如意轮陀罗尼 经》亦云:『若欲执金刚藏菩萨现者。沉水香安息香等和酥蜜。一明一念执金刚藏菩萨。一烧满十万遍。执金刚藏菩萨而自现身。』
在《酉阳杂俎.广动植本篇》记载:『安息香树出波国,波斯呼为辟邪树,长三丈、皮色黄黑、叶有四角、经冬不凋,二月开花,黄色黄心微碧,不结实,刻其树 皮,其胶如饴,名安息香。六、七月坚凝,乃取烧之,通神明,辟众恶。』汉武帝曾遣使至安息国(今伊朗境内),引入香料。《汉书》称:「安息国去洛阳二万五 千里,北至康居。其香乃树皮胶,烧之通神明,辟众恶」。
时珍曰∶今安南、三佛齐诸地皆有之。《一统志》云∶树如苦楝,大而且直。叶似羊桃 而长。木心有脂作香。叶廷 《香录》云∶此乃树脂,形色类胡桃瓤。不宜于烧,而能发众 香,故人取以和香。今人和香有如饧者,谓之安息油。机曰∶或言烧之能集鼠者为真。

「气味」辛、苦,平,无毒。
「主治」心腹恶气,鬼疰(《唐本》)。邪气魍魉,鬼胎血邪,辟蛊毒,霍乱风痛,男子 遗精,暖肾气,妇人血噤,并产后血晕(大明)。妇人夜梦鬼交,同臭黄合为丸,烧熏丹穴, 永断(李 )。烧之,去鬼来
「附方」新四。猝然心痛或经年频发∶安息香研末,沸汤服半钱。(危氏《得效方》)
小儿肚痛,曲脚而啼∶安息香丸∶用安息香(酒蒸成膏)。沉香、木香、 茴 香各三钱,香附子、缩砂仁、炙甘草各五钱,为末。以膏和,炼蜜丸芡子大。每服一丸,紫 苏汤化下 用精猪肉四两切片,裹安息香二两,以瓶盛灰,大火上着一铜版片隔之,安香于上烧之,以 瓶口对痛处熏之
安息香原是一种树脂,树皮切口后会流出的树脂,安息香与生俱来的黏稠特性,最适于用于干燥皮肤的保养剂,用于泡澡或按摩对皮肤都有温和的保湿作用。
安息香在很多经典中有记载使用方法,具有多功能之香料,焚其作用如下:
(1)功能:安神、醒脑、镇魄、除秽、辟邪恶辟蛊毒、除恶臭。
(2)适合:供佛、清净堂室、禅坐、治病、净身、持斋戒者入净室之作用、往生、助念者最为适之。
(3)其他:宜行气血,奇效良方小儿惊邪安息香一豆许焚之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