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县是陕西省西安市市辖县,是全国19个副省级城市中唯一的贫困县,全县年支出1.8亿元,财政收入却只有5000万元。过去,蓝田教育一直处于西安市13区县倒数第一位。但在短短几年后,蓝田的教育教学成绩却连创新高,在西安市13区县的位次不断攀升!贫瘠的西部,获得如此佳绩,蕴藏着什么奥秘,是什么教育摆脱经济的贫困而快速发展?
蓝田教育人用自己的创新实践给出了响亮的答案,而这个答案就蕴涵在他们一个又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中。
蓝田,全县2007平方公里,塬、岭、山区占去了80%。全县有学校近500所,学生11万人,教师6285名。把教育办好,办出成效,是国家的要求,是老百姓的愿望,也是考验当地政府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蓝田县委、县政府含辛茹苦,励精图治,努力营造良好和谐的外部环境,为教育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6年4月,蓝田县医院像往日一样,看病的人来来往往,一切都有条不紊。这时,一对夫妇抱着小孩匆匆进了医院。孩子捂着腮帮子,疼得呲牙咧嘴。经过诊断,孩子患了腮腺炎。这病是传染病,在孩子中间传染起来速度极快。医生看完病警惕地问:“你是学生?”孩子点头说:“班里好几个同学腮帮子都肿了。”家长嘟囔道:“我娃一直好好的,说不定就是别人传染的。”一家人走后,凭职业敏感,医生意识到可能有流行病将要爆发,这可是个大事。他想到了一个人:县委书记王新法。
王书记正在医院打吊针。病床上的王书记因过度的劳累,显得很憔悴。医生叫醒了王书记,告诉他刚才的情形。王书记当即用手机拨通了秘书的电话:“通知县长、教育副县长、教育局局长、卫生局局长、防疫站站长,说我有急事在办公室等他们商量。”合上手机盖,王书记拔了手上的针头,套上衣服赶往政府大院。刚进办公室,秘书就匆忙进来:“大家都在政府常务会议室。”“赶紧走,这是大事!”王书记立即冲向政府常务会议室。
会议室里,已经在讨论的教育局局长田征说:“疫情刚刚开始,已经有两个乡3所学校二十几个学生感觉严重不适了,要马上采取措施。”卫生局局长说:“现在医药很贵,对腮腺炎和水痘这种病,不仅要治已经发病的,更重要的是大面积预防,这需要很大一笔钱。”“能不能想点办法?”教育副县长戴宏科把头转向了财政局长。有人插话说:“要不,我们向学生收点费用?” “砰”,王书记推开门。扫视了一下在座的领导:“谁说要向学生收钱?这么大的事也不告诉我一声,要是疾病大面积流行,怎么向老百姓交代?”大家都愣住了。秘书小声说:“你正在输液,大家想让你多休息,就……”王书记打断秘书的话:“先不说这个事。看病的事,要现在就动手,钱,政府想办法解决!治病要紧!”
因为政府果断决策,一场腮腺炎和水痘的大面积爆发被遏止了。王书记事后在总结会上,当着其他领导的面告诉田征:以后不管教育上有什么事,都要及时告知他,必要的时候可以越级汇报,因为教育无小事。
道路“村村通”工程在全国轰轰烈烈展开的时候,蓝田仍在为怎样保证大家的工资不拖欠而发愁。蓝田是个贫穷的农业县,在全年不过5000万元的财政收入中,教育是全县最大的投入领域。全县教师一年的工资需要8000多万,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支出则需要1000多万。就是把所有收入都划拨给教育也远远不够。国家任何一项利民措施的出台,都要有投资作为支撑,要有地方政府投入配套的资金。“村村通”工程也是这样。王书记和县政府的领导都探讨过这件事,结论是显而易见:对于这个项目,有钱要上,没钱也要上。在统一了思路,确定了筹款途径,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后,王书记又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王书记对蓝田的教育很熟悉,他稍有闲暇,就会拉着教育局长田征往学校跑。他的司机说:“车上常坐的,教育局长,人大主任,政协主席,有时还拉上主管教育副县长。教育的事就是他的事。”无论是教师节、教育年度表彰会,还是中国西部蓝田教育信息网站开通,教师座谈会……他都到场。对长期患病的教师,他也要求去看望,他说:“穷县不能给老师富裕的物质条件,还不能给他们一句温暖的话吗!”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