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

家乡区县: 湖北省猇亭区

猇亭经济发展令人瞩目。近几年来尤其是2004年以来,全区上下牢牢把握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城区经济、实施“沿江突破”战略和开发区调整合并等重大机遇,坚定不移地实施“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大办工业、办大工业”的战略方针,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区域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加快、效益提高、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2006年,全区生产总值22.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5%;工业总产值75亿元,增长32.5%;工业增加值17.5亿元,增长31.5%;固定资产投资13.02亿元,增长51%;区域性财政收入2.42亿元,增长19.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031万元,增长30.2%;
猇亭区
猇亭区
农民人平纯收入4068元,净增309元。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量及增幅、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幅等经济指标跃居全市前列。
1876年(清光绪二年)宜昌被辟为我国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1877年清朝政府在宜昌设立海关,英、日、美、德、意、法等国也相继设立领事馆和商行。1994年8月,宜昌市被国务院批准为沿江开放城市。猇亭西临长江,三峡工程仅60公里,为宜昌市城区东大门,拥有宜昌城区独一无二的大片平整城市建设用地,是宜昌市的工业中心。周边地区不仅有三峡、葛洲坝、隔河岩、高坝洲等大中型水电站,而且有十分丰富的矿产、旅游、林特资源。猇亭既是宜昌市的行政区,又是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拥有多区合一的体制和政策优势。

猇亭充分利用区域优势,成为长江中上游与三峡工程相匹配的区域性的立体交通枢纽、新兴的高新技术制造中心、转口型的国内外贸易集散地和产业化的菜蓝子基地,是长江三峡地区主体交通枢纽地区,水陆空交通十分发达。航空:三峡国际机场紧邻工业园区,已开通国内20多条航线及直飞日本、香港的包机业务,年内有望实现香港、澳门直飞,空中运输极为便捷。公路:宜黄(宜昌-武汉-黄石)高速公路穿越工业园区全境,318国道上(上海-武汉-宜昌-重庆-拉萨)穿越长江的通道——宜昌长江公路大桥也位于工业园区境内。陆路至武汉只需3小时。铁路:贯通我国中西部的交通大动脉——焦柳铁路线上的4个车站距工业园区都只在20公里范围内,西进的宜万铁路也在工业园区附近与焦柳铁路干线接轨。水运:工业园区滨临长江黄金水道,境内有磨盘深水港和已列入国家交通部重点建设规划的云池深水港,被誉为长江沿线8大港口之一的枝城货运码头距园区仅20公里。拟由香港雅高公司投资建设的云池深水港项目现已立项,已进入筹建报批阶段,首期4个泊位计划于年建成。同时,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国家即将加快建设长江流域西进的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信息和“西气东输”管线等六大通道,这六大通道均穿过?亭全境或以?亭为“中转站”,?亭是大通道上的重要“接点”。“十五”期间将建设的国家“三纵三横”光纤干道,有三条将经过?亭。规划兴建的沪蓉(上海——成都)高速公路、兰杭(兰州——杭州)高速公路、荆宜(荆门——宜昌)高速公路和已建成的宜黄高速公路的交汇点都位于此。
截止2004年,猇亭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1.2亿元,同比增长12.8%。全口径财政收入5.19亿元(不含三峡、葛洲坝电厂、宜昌开发区和市独享的六个行业税收)。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445万元。从辖区一、二、三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0.27亿元,第二产业20.66亿元,第三产业30.27亿元,比例为0.53:40.35:59.12。

文子(2014-04-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