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陈荣辉

家乡区县: 河北省涿州市

要说烈士那就不得不说八班的陈荣辉了

陈荣辉

2001年2月8日,是革命烈士、著名诗人陈辉遇难56周年纪念日。 他虽然离开我们半个多世纪了,但是他那又瘦又小的个子,黝黑的脸 膛,高高的鼻梁,睿智而深邃的眼神,冥思凝想的神态,仍然时常出 现在我眼前。 陈辉是抗战初期,我在延安抗大的同班同学。由于他的牺牲我才 侥幸地活下来,这使我怎么也忘不他,至今仍深深地怀念着他。 短暂的一生 辉煌的诗篇 陈辉原名吴盛辉,1920年出生于湖南常德县一个商人家庭,父亲 经商,娶两房妻室,他是二房妻子的儿子。陈辉的妈妈常给儿女讲历 代仁人志士的爱国故事,在陈辉纯洁的心灵上播下了爱国的种子。 抗战爆发后,湖南省国民党当局,把全省高中学生集中军训,合格后发给毕业证书。18岁的陈辉,不愿受那名曰抗日,实则反共的训练,毅然辞别了亲爱的妈妈和养育他的江南故土,跋涉千山万水,来 到久已向往的革命圣地———延安。1938———1939年,我和陈辉都在延安抗大五大队和晋察冀抗大 二分校学习。他在抗大的革命熔炉里锤为一块好钢。

抗大毕业后, 他被分配到晋察冀通讯社当记者。1940年他自己请求到抗日斗争艰苦的平西地区涞(水)涿(县)工作,担任县青救会主任、区委书记、 武工队政委。1945年2月8日,陈辉遇难,倒在胜利门槛的前边。他年 仅24岁,他短暂的一生,却给我们留下许多辉煌不朽的诗篇。 1938年我俩同在延安抗大五大队学习。我和另一位同学编辑民先 队墙报,就发表过陈辉的诗。后来到了炮火连天的敌后战场,他写了 不少诗刊登在《诗建设上。他把街头诗、诗传单写在乡村的墙上, 或由他刻写蜡纸油印出来,撒在战斗的阵地上,敌人的据点、碉堡里。 全国解放后,有关单位争相搜集出版他的诗集。现在我知道出版的诗 约万余行,17多万字。著名诗人肖三主编的《革命诗抄》选入他的诗, 作家魏巍主编的《晋察冀诗抄》选入他十几首诗,诗人田间作序出版 他的诗集《十月的歌》,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革命诗抄》也选入 他的《献诗为伊甸园而歌》等。涿州市宋俊杰编写与出版的 《陈辉传记》中引用他不少诗。1981年日本九州大学教授语言学家上 尾龙介,把他的诗集《十月的歌》译成日文,传到国外。 几十年后,我访问陈辉战斗过的涞涿地区,不少老人仍然记得他 是个“能文能武的神八路”。有些青年人会背诵他一些激人奋进的诗 句。凡是到他墓地凭吊的人,大都会默记刻在墓碑上的那首诗英雄非泪,不洒敌人前。男子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英雄洒碧血,化为红杜鹃。丈夫一死耳,羞杀狗汉奸。 陈辉的诗,真实地表达了诗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英雄气概。 诗人必须是战士 魏巍在《陈辉传记》序中有一句话:“陈辉不愧是一个英雄的诗 人和诗人中的英雄,是我们那个时代知识青年的典型。”陈辉自白: “我是劳动人民的儿子,为着人民的利益,我将时刻准备为他们去战 死,把自己投入到战火最激烈的地方去。”他始终把诗和枪都看作革 命的武器,一手拿枪,一手拿笔。1938年冬天,陈辉在晋察冀通讯社 当记者,他在采访过程中,目睹了日寇“三光政策”的暴行。陈辉再 也不满足用笔痛击敌人,决到前线去,真枪实弹地战斗,经他再三 请求,晋察冀通讯社才批准他到敌我斗争异常残酷的平西涞涿联合县
工作。

后来智勇双全的民族英雄 从1942年冬天,陈辉去武工队到1945年2月他遇难牺牲。

冯若涵(2014-11-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