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简介

河北省涿州市简介:涿州市位于北京市西南部,河北省中部,地处京、津、保三角地带,隶属于保定市。城区距北京天安门广场直线距离为55公里,毗邻北京大兴区、房山区,东南距天津150公里,南距保定80公里。

涿州市旅游景点:
【涿州八景之一——通会灯市】涿州的元宵灯会,始于汉、兴于唐、盛于明清,是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古人曾云“南有扬州,北有涿州”,将涿州的花灯与闻名天下的扬州花灯相媲美。如今,传续千年的涿州灯会被更名为“中国涿州花灯节”,引来了北京、天津以及海内外几十万中外客商和游人一睹“千年灯节”的风采,人们在红红火火的元宵花灯节上感受着浓浓的新春气息。
【涿州八景之二——双塔晴烟】指矗立在城内东北的双塔。此双塔建于辽代,这两座塔的建成,民间有着动人的传说。说是有两位巧手的姑嫂,一夜之间建成,实际上是佛教文化产物。所谓“双塔晴烟”,一是说: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里,远看双塔正象几缕青烟在蔚蓝的天幕上袅袅升起。二是说:在晴朗的天日,双塔顶部周围能看到几缕青烟。有诗记:“丰碑犹自纪金辽,双塔凌增逼九霄,佛火不明铃语寂,晴烟几缕逐飘”。
【涿州八景之三——拒马长虹】城北拒马河上的永济桥,拱跨度大,形状优美,飞跨拒马河两岸。桥的倒影映在河水中,宛如一道彩虹,因此,被称为“拒马长虹”。
【涿州八景之四——胡良晓月】城北十里胡良河横跨一座石桥,南来北往的行人登上这座石桥,都免不了停步,欣赏这里的景色。尤其是将近黎明时,当雄鸡报晓,天色微明,在晨光熹微中,静静的河水流着,水中映出一片残月,波光桥影,景情交融,引人入胜。故曰:“破晓事行役,去去之胡良。残月淡如水,天寒知欲霜。钟声逗曙色,宿火明渔庄。晨鸡时一鸣,隐隐腾朝阳”。
【涿州八景之五——邵村花田】城西北稻田区的百尺竿乡大、小邵村一带,地处胡良河流域,土地肥沃,水源充沛,小桥流水,沟渠纵横,誉为“小江南”。也是易学大家邵康节的故里.“邵村花田”是指这一带农田景色。每当稻田插秧后,方田披上新装,一块块莲花点缀,又有远处青山相衬,确实把人带入了“山光泼翠水托蓝,获稻分秧事事谙,十顷荷花万株柳,卜居须住小江南”的诗意中。
【涿州八景之六——督亢秋成】战国时期涿邑隶属燕国。督亢,即指当时涿州东南部大面积地带肥沃。荆轲刺秦王,奉督亢图入秦,因身单力薄,大功未成,被秦王杀死,空留下一个“图穷匕首见”的故事。有诗云:荆卿图督亢,献地秦人喜。风萧自古传,黄云复万里。丰年禾黍多,百室歌盈止。壮士何处寻,西风吹易水。“黄云复万里,丰年禾黍多”两句描述了督亢一带原野庄稼丰收的景象。
【涿州八景之七——楼桑春社】楼桑村在涿州城南十五里,为汉昭烈帝刘备故里。汉昭烈帝庙,庙宇宏广壮丽,工程浩大,庙貌巍然。主要神像,均为木制,尤为壮观。院中古柏参天,碑碣林立,花木繁茂,往来游人驱车过此徘徊瞻眺,流连忘返。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在这里举行盛大庙会,方圆数十里的乡邻,扶老携幼,纷纷到此赶庙,各家商号,争相开业,小商小贩,江湖艺人蜂拥而至。“父老相携载酒游,果然春社胜于秋”等前贤诗句,即当年写照。
【涿州八景之八——盘坡积雪】盘坡又称三坡,距涿州城二百里,涿州的“飞地”,前人对此有过“连云一白接天涯,积雪犹堆六出花,十丈红尘飞不到,玉山深处有人家”的吟咏。盘坡现为野三坡,隶属涞水县。

涿州市特产: 涿州千年灯会、涿州贡米、涿州金丝挂毯、 涿州戏曲、涿州皮影、被河北省确定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戏曲——横岐调、民间花会、楼桑春社文化庙会、民间剪纸、焦烙炸、酱焖烙炸、西茨村香肠、清真“沙板鸡”、“胖王永”油酥烧饼、“张记”糖葫芦、“涿州马”鸟笼子、房树豆腐、张记酱肉、沙记月饼、冯记面铺、大庄豆腐丝、老方包子铺、马记豆腐脑、风雨竹酒、张飞家酒以及民间音乐诗赋闲等。

涿州市的历史文化:涿县辖境,春秋战国为燕之涿邑地。秦在广阳郡置涿县,县治在今涿州城(战国之涿邑)。西汉高帝6年(201年)置涿郡,治涿县。三国魏黄初五年(224年),涿郡改为范阳国,治所仍在涿县。魏黄初七年(226年),范阳国废,改称范阳郡,属幽州,涿县仍属之。西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年),范阳郡复称范阳国,涿县仍属之,仍为治所。南北朝时,北魏登国初年(386年)范阳国改为范阳郡,涿县属之并为治所。唐武德七年(624年)涿县改为范阳县;大历四年(769年)始置涿州,州治在范阳县。辽代涿州隶属中京道。元太宗八年(1236年)涿州升为涿州路,中统四年(1263年)又降为涿州。明洪武初年,范阳县并入涿州,属北平府;永乐元年(1403年)改隶京师顺天府。清代因之。1913年,涿州降为涿县。
1986年9月撤销涿县设立涿州市(县级市)至今。

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民政府网站(中国涿州)http://www.zhuozhou.gov.cn/zzgx/

乡情乡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