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河北:品石刻 赏铜铭 在旅途中探寻汉字之美

家乡区县: 河北省涿州市

形体线条独具特色的古中山国文字,“汉隶气魄之大,无逾于此”的元氏封龙山之颂碑及其它汉碑;有“隋碑第一”之称的正定龙藏寺碑……这些矗立在石家庄这片土地上的刻石或铭文,无一不在浩瀚的中国书法史上闪烁着璀璨的光芒,它们既承载着历史,也充实并丰富了大美石家庄的内涵。独自一人,或约上同道好友一起,怀揣一份对传统文化的尊崇,且行且思,去感受碑刻与铜铭艺术的神韵。

正定古碑

春风桃李那一枝

正定古城坐落在华北平原,楼宇林立,殿阁重重。城西南有一处寺院,宽广庄严,名隆兴寺,当地百姓俗称“大佛寺”。它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现存最大的宋代佛教建筑群。漫步寺内,松风柳影,氤氲花香,游人可以见到建筑孤例宋代摩尼殿、被后人誉为“东方美神”的倒坐观音、我国早期最大的转轮藏、我国古代最高大的铜铸大佛和我国古代最精美的铜铸毗卢佛,还有那么多、那么多珍贵的壁画、雕塑、碑碣处处可见——光古代碑刻就有上百块。其中一座青砖灰瓦的小亭覆盖一通石碑,在众多碑刻中价值最高,它就是龙藏寺碑。

龙藏寺碑之所以有名,更是因为它的书法占了天下一线之先。勒石记事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著名词作家范仲淹的作品中就有“燕然未勒归无计”之句。我国商代即有石刻文字,东周出现了“碑”的名称,西汉末期则有了刻文纪事之碑,到了东汉桓帝和灵帝,建墓树碑更是大行其道。于是,碑刻渐渐从单一的勒石记事演变为书法艺术。碑刻艺术分三个阶段:汉碑、魏碑、唐碑,有人评价说:“汉碑多波磔奇古,魏碑多瑰丽雄奇,唐碑则秀丽高雅。”魏碑和唐碑之间,更有隋碑承前启后。隋碑传世仅三块,其中又以龙藏寺碑保存最完整,成就为最高。它“荟萃六朝之美”(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取隋第十一》),“上接两晋笼罩三唐”(杨守敬《学书迩言》),被誉为“隋碑第一”。

龙藏寺碑碑文的笔法,上承南北朝余风,有汉隶笔意,又开创初唐书法诸家先河,隐隐已现唐楷风格。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碑》、褚遂良的《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等,都从这通石碑中吸取书法营养,其中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孟法师碑》等与《龙藏寺碑》的渊源十分明显。所以,它是由隶入楷的当之无愧的里程碑。有人说它“整密瘦健,为隋碑第一”;有人说它“爽整精能,为隋碑之极则”;王国维则说:“此六朝集成之碑,非独为隋碑第一也”。北宋著名文学家、金石学家欧阳修于《集古录》中首录此碑,南宋金石学家赵明诚和夫人李清照合著的《金石录》及清代沈涛的《常山贞石志》中对它均有记载。

除了龙藏寺碑,隆兴寺弥陀殿内还有一块“絜矩”刻石,书者为王羲之七世孙、隋代和尚智永。苏东坡论智永书法说:“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能精之至,反造疏淡。”此二字结体独具匠心,深富变化,气韵生动。此外,寺内还藏有宋代朱熹题写的“容膝”,以及康熙、乾隆的御碑等。

冯若涵(2014-11-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