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打造发展新引擎

家乡区县: 湖北省猇亭区

告别电力、化工力扛江山的格局,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宜昌阔步向前。

培育战略新兴产业,转型传统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宜昌活力迸发。

今年前两月,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8%,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0.3%;外贸出口增长0.8%,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1个百分点、全省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工业用电增长8.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

引进高新技术,打造强力引擎

11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位于猇亭区的欧赛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综合管理部经理王骏逐一向我们介绍该公司的产品——锂离子动力电池。这种电池用于照明系统、电动汽车和电动自行车、警务巡逻车等。300多人的公司,去年,销售收入1.4亿元,利润逾千万,七成产品出口海外。

这是宜昌引进的新能源项目。手握11项专利的公司老板黄德勇,宜昌五峰人,先前在深圳创业。

瞄准国际国内市场,引进、发展高精尖企业、产业,成为近年来宜昌产业布局的主旋律、拉升经济持续向上的主力军。目前,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77家,其中高速发展的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使宜昌成为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试点市、全国唯一新材料示范市。今年1至2月,新材料产业完成产值96亿元,增长20.4%,高于全市工业6个百分点;生物医药产业完成产值56.5亿元,增长17.3%,高于全市工业2.9个百分点。

升级传统产业,焕发全新活力

踏入兴发集团宜昌精细化工园展厅大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5个国字号招牌引人注目。

这个占地3000余亩的工业园,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59.6亿元,占兴发集团当年总产值的75%。

10年前,兴发集团产品多为工业级化工原料,产业链短、利润低。

“不创新死路一条!”兴发集团总经理助理陈晓清说,市场倒逼,让这家传统化工企业决意转型,大力发展精细化工。

兴发集团的15个工业园遍及省内外。工业园之间实现循环,每个工业园内部循环生产,是兴发集团近些年来加速发展的重要秘诀之一。

如今的兴发集团,已成长为中国最大、世界知名的精细磷产品生产企业,50%以上的主导产品出口35个国家和地区。

立足地利资源,发展朝阳产业

11日,周五,宜昌下雨了,但中国国旅(宜昌)国际旅行社的单日游客接待量仍突破1000人。

三峡大坝、清江画廊等景区,常年游客如云;九畹溪游客接待中心和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完成改造升级,三峡人家巴王寨文化演艺区项目建成开放……目前我省7个5A景区,宜昌独占其三。

文化旅游已成为宜昌一个极具活力的产业。2006年至去年,游客量由930.78万人次,上升到3320.37万人次;总收入由64.5亿元上升到420亿元。

打造又一个千亿产业,宜昌把目标锁定了文化旅游。去年,总面积约700平方公里的宜昌三峡旅游新区建设启动,计划今年开建20个项目,其中10个项目当年建成。

发挥地利,大力发展的现代物流业,亦是宜昌打造六大千亿产业中的一极。眼下正着力建设三峡枢纽港,打造三峡航运中转中心。

目前,全市物流企业达900多家。去年,现代物流业实现产值717亿元,同比增长19.5%。一个新的千亿产业指日可待!

文子(2014-04-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