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于禅城五峰四路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大门上,同时挂着“佛山大学”和“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两块牌匾。不单如此,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共有四个校区,分别为本部、同济校区、河滨校区和北院校区,分布在禅城和大沥。看到这,你一定会产生疑惑:一个“大学”为何会更名为“学院”?校区为何如此“四分五裂”?佛山大学未来又将如何发展? 专升本 “大学”变“学院”
先来看看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成立过程。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是佛山目前唯一一所综合性本科大学,当地人简称其为“佛大”。其前身为1958年创办的佛山师范学院,即佛山师专,是“大跃进”催生出来的本土学校。当时的佛山百废待兴,农田、荒地随处可见。改革开放后,广东掀起“新大学运动”,教育部几乎每三天批一所大专院校,佛山也不例外。
1986年,佛山大学正式成立,与佛山师专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国家和地方联合办学的体制。虽然那个时候佛山大学还只是专科学校,但“佛山大学”这个校名却一直沿用。
直到1995年,从专科院校升级为本科院校后,“佛山大学”正式更名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专升本”后,“大学”反而变成了“学院”。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这个名字确实不利于它的建设,我本科在佛大读,现在到了武汉读研究生,别人问起我在哪里读的本科,我都不好意思说是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只能说是‘佛大’。”在百度贴吧上,一位毕业多年的佛大校友留言道。
原来,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学院”要更名为“大学”,其学校规模、办学条件及办学水平必须要达到一定的条件方可。其中,办学水平方面要求必须要有5届研究生毕业,至少也要有3届研究生毕业。除此之外,硬件设施也将会成为另一张更名“大学”的门槛。说到这,就不得不提起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过于分散的校区及老旧的校园建设。
“一校四区”的无奈
1995年“专升本”带来的除了身份的晋级和校名的更换,还有两个校区——本部和北院校区。本部北临五峰四路,南靠江湾路,东面临近佛山大道,距离祖庙商圈中心的直线距离不到两公里,同样位于闹市区。周边已经建起明福智富广场以及义务小商品城等商住项目。每到夜幕降临,江湾立交桥下总会看到一群大妈们在跳广场舞,生活气氛成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