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民俗5

家乡区县: 佛山市禅城区

华光诞
  华光是南方火神,佛山祀华光十分隆重。佛山人忌水患,故祀奉华光火神以消灾。家历九月廿三华光诞期,镇内各坊都建“火星醮”,由所属街巷店户捐款,选出代表(称为值理)搭醮棚,悬挂五色铜枝彩灯,“建醮景色”。
  建醮前,值事们前往低街(今莲花路)华光庙,迎华光塑像供奉在醮前,开坛诵经祭拜,街内各店户到坛参神;次日午,由一人敲响高边锣开道,道士们各持法器,为首的平持法剑,沿途诵经、舞剑,并用剑尖施酒净水,俗称“送火星”,随后是十队“八音”,飘色童数队。历时三、四日,华光神像回庙,火星醮才告结束。
  开醮时,居民跟随道士行“转运”仪式,道士手持法器边诵经边绕坛走三大圈,俗称“转运”,据说经过如此“转运”后,来年晦气就能尽消,即使因事不能参加“转运”的人,只要有人把他衣服捧在手中随行,也可“转好运”。今佛山市郊澜石镇深村华光庙每年仍举行华光诞期“火星醮”,随行“转运”的人者也还不少。
  《佛山忠义乡志》载:“二十八日华光神诞,神为南方赤帝,火之司命,乡人事赤帝以消火灾,是月,各坊建火清澜以答神贶,务极奢侈,互相夸尚,用绸绫结成享殿,缀以玻璃之镜、衬以翡翠之毛,曲槛雕栏、锦天绣地、瑰奇错列、龙凤交飞。召巫作法事凡三、四昼夜。醮将毕,赴各庙烧夜,日行香,购古器、罗珍果荤,备水陆之精素,擅雕镂之巧,集伶人百余,分作十队,与抬香捧物者相间而行,璀璨夺目、弦管纷喧,后饰彩童数架以随其。 金鼓震动、艳丽照人,所费盖不资矣,而以汾流大街之肆为首。”
  佛山七姐诞
  七月初六晚,佛山妇女进行“摆七夕”(又叫“摆慕仙”)的活动,为把“摆慕仙”搞得热闹,在前一年就广招未婚姐妹集资入会,称为“七姐会”,头年埋会(准备),次年以七姐会名义“摆七夕”。
  从农历五、六月起,姑娘们就开始制作工艺品,有用布绣成的“牛郎会织女”、“三英战吕布”等故事人物,也有用芝麻砌成花瓶,台椅,也有用通草制作的花鸟等小巧玲珑的工艺品。初六晚集中陈列,在大庭院或天井的八仙桌上(一般有三、四张桌并排着)。
  桌上摆上“慕仙秧”两钵,用红纸环套秧的四周,钵中央点燃小油壶灯并罩上玻璃罩;用盘子砌“五洞棋”(红、白、黄及有豆沙馅的小饼,状如棋子)最通常是砌至七层或九层的塔形;生果盘:有榄、油柑子、菱角、鸡心柿、香蕉等(均尽心砌成各种形状);摆上时花,花的品种中必有“千日红”(佛山人称“千日娇”),还摆上斋菜一盘。
  当晚12时,姐妹们穿戴整齐,向天跪拜;请道人(喃无先生)诵经开坛,请大戏班演剧或女令唱曲助兴,通宵达旦,一连三晚,本地姐妹及群众多于初六晚前往“看七夕”,品评谁家姑娘手巧;四乡群众多在初七、初八白天赶来观赏。初八晚散集,晚饭后,姐妹们跪拜毕,将陈列品收起,入会姐妹分派果饼。
  赛龙舟("扒龙船")
  赛龙舟俗称“扒龙船”,是佛山各县民间盛行的传统群众活动。每年端午节或其它盛大节口,都会举办龙舟竞赛。龙舟用柚木或坤甸木造成,长约20-30米。船头装有木雕彩色龙头,船后有木雕龙尾。船上插彩旗、彩牌、罗伞。
  每船一般坐30至40人,穿同色衣服,鼓手以鼓声指挥进退,船前后各站一人,高举长桨,大力踩足扑动,使船身扑腾,掀起浪花;船前后舵手,控制航向;众选手含着鼓点,奋力划,使龙舟似离弦之箭冲浪前进。
  龙舟赛往往吸引无数游人,河两岸红男绿女,人山人海,欢泣声、笑声、鞭炮声、锣鼓声响彻云宵。竞赛活动,村、镇、县、等都可举办,有的地方还以举办“龙舟节”进行联谊、招商活动。

junho(2014-11-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