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古城由来已久。《史记》载:黄帝车裂蚩尤,部分尸骨弃于涿地,为避蚩尤之孽,修筑古城时,西门凹入。《名胜志》载:“城周九里,形如凹字,相传颛顼时所筑。”史书上明确记载,春秋战国时,燕境有涿邑,此后秦代于广阳郡置涿县,汉初设涿郡,魏晋名范阳,唐代称涿州……一直是历代州、郡、县衙门的驻地。但涿城是何时建筑的却无记载。
清代《日下旧闻考》载:“涿州城,明景泰初知州事黄衡始甃以砖石,垣高四十尺,基之广倍之。方各有门,门有楼,前曰迎恩,后曰通济,左曰进德,右曰积庆。女墙一千八百三十,隍深十尺,广倍之。城之中有夹城,如人之束带,中有券门,曰通会……康熙六年知州李勋重修,周围高厚皆仍其旧,东西南三门亦如旧,唯北门改通济为拱极。”
调查发现,在城墙夯土及暴露的灰坑遗迹中有大量春秋战国及至秦汉时期的陶鬲足、陶釜口沿、鬲柄等器物残片。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