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岱有悠久的历史。焦岱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悠久的文化历史,让焦岱找到了根,找到了源头。翻开史书,黄帝铸鼎时,“虎豹百兽为之视火参炉”,于是焦岱周围的村寨多带动物的名字(如老虎沟);黄帝铸鼎时,“有龙垂胡于鼎,黄帝登龙,故其地为‘鼎胡’”,于是焦岱周围的地名染上了神秘的色彩(如炉子沟)。
焦岱有独特的地理环境。焦岱,南部为秦岭山区,中、西部川塬相间,北部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的白鹿原。焦岱,距西安不到50公里,离县城10多公里。焦岱,位于岱峪、大小羊峪之口,处在关中沟通陕南的交通要道之中。焦岱,建国初为乡,大跃进时建公社,八十年代初改镇。便捷的交通环境,让焦岱与世界近在咫尺。四代苹果悄然出现在服装店老板的手里。年轻人的穿着打扮几乎分不清城里人与农村人,特别是姑娘或长筒皮靴或超短裙装,花枝招展、阳光灿烂。
焦岱有繁华的物资交流。没有到过焦岱,就不知道蓝田的繁华;没有到过老街,就感受不到焦岱跳动的脉博。早些前,老街呈“丰”字型,从东南横贯到西北,七八里长,东高西低。如今,老街已经变成了一个“田”字,以老街为主干,南北平行两条副街,巷道拓宽四通八达。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一条名为北新街的菜市应运而生,长长的两里多,每每有集这里都成为最热闹的地方。老街既然保留着公社、供销社、国营食堂、医院、粮站、高中、文化站、邮局、税务所、馍店、饭店,又新增有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浴室、华易润家购物中心、莲都超市、供电营业厅、中国联通特许营业厅、“网络传情”网吧、“小蜜蜂”话吧、民利药店。焦岱一直是西安城南三大古镇之一,老街一直是方圆物资交易中心。
焦岱有独特的传统产品。焦岱的铁器享誉四方,犁、铧、刀片、锹等,尤其是扎锨(铁铲的意思)最受欢迎。焦岱的手工编织做工讲究,匍蓝、簸箕、笼等,结实耐用。焦岱的特产五花八门,如农村做醋、酿酒扎麴用的“兆天黄”,农民传统印染用的“五蓓子”等,颇具特色。焦岱的生猪肉细肉香,远近闻名,成了农民发展养殖业,寻求更换优良品种的首选市场。
焦岱有独特的风味小说。老街上的小吃最出名的是牛肉,每集都会有好几个摊位,上村下社人称“烂牛肉”,街面人不恼不怒,甚至有几分自豪。那牛肉一块一块的,煮得烂香醇厚,红红的。碗是北方少有的小碗,主人一边不停地切一边叫喊:“牛肉,快来吃牛肉”。路过的人忍不住就坐下来,大叫一声“来,给咱来一碗,醋放多一点”。小吃还有豆腐脑,汤料经过长时间的熬制,芳香扑鼻。板凳矮矮、长长的,一条可以坐四五个人。小吃更有油糕,在街边支起一只大锅,火苗呼呼地舔着锅底,炸熟的油糕,黄亮黄亮的架在油锅上。小吃多着呢,甜凉酒、凉皮子、打馍、洋芋糍粑、神仙草调粉、油饼、桨水鱼鱼、扯面、碎面、糊涂面、甑糕、火晶柿饼等等。
然而,千百年来,老街上没有沉淀下来一家老字号,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老街更缺乏保护,没有统一的长远的规划。老街上的房子,三层楼的鹤立鸡群,一间房的摇摇欲坠;土胡基、焦胡基、红砖、水泥、瓷砖并存;一家高过一家一家豪华赛过一家;东家伸出街道一寸西家抢出街道半米。老街总是难以宽敞笔直,如河水一般忽左忽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街面人民风不再淳朴,急功近利、见钱眼开、打架斗殴等等时有发生。
老街是大自然给焦岱大地的恩赐,老街是岁月给焦岱大地留下的痕迹。爷爷辈的老街已经没有踪影了,父亲辈的老街正在慢慢消失,我辈的老街开始悄悄变脸。老街也许会消失在沧海桑田大自然的变化中,消失在冬去春来岁月的烟云里,但我相信,老街会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里——老街是古老的,老街是年轻的,老街更是永远在我的心目中。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