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工夫茶是指流传并保存于潮州中心区域及其周边地方(包括闽南)的中国工夫茶之冲泡方法。主要程式有茶师净手、茶具讲示、泥炉生火、砂铫掏水、榄炭煮水、开水热缺罐、再热茶盅、茗倾素纸、壶纳乌龙、甘泉洗茶、提铫高冲、壶盖刮沫、淋盖去沫、烫杯滚杯、低洒茶汤、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敬请品味、先闻茶香、和气细啜、三嗅杯底瑞气圆融等二十一项。
翁辉东《潮州茶经》对传统工夫茶艺的择茶、选水、备具及冲泡法有如下概述:
1.茶之木质,(有名区、品种、制法之别)“潮人所嗜,在产区则为武夷、安溪,在品种则为奇种、铁观音”。
2.取水:(本之陆羽《茶经》)“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其下”,潮人嗜饮之家…诣某山某坑取水,不避劳云。
3.活火:“潮人多用绞积炭”(坚硬木烧的炭),“更有(用)橄榄核炭者”。
4.茶具:茶壶(俗名冲罐),盖瓯(代替冲罐),茶杯(宜小宜浅。径不及寸),茶洗(一正二副),茶盘,茶垫,水瓶(备烹茶),水钵 (贮水),龙缸(容多量水),红泥火炉,砂铫,羽扇,铜著,茶罐,竹箸,茶桌,茶担(用于登山游水烹茗),茶罐锡盒。(共18器)。
5.烹法:
(1) 始器:洁器,候火。淋杯。
(2) 纳茶:先“淋罐淋杯令热”,再纳茶至罐约七八成。
(3)候汤:木之《茶说》“若水面浮珠,声若松涛,是为第二沸,正好之候也”。
(4)冲点:“缘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壶心,不可断续又不可迫促。挑宜提高倾注”。
(5)刮沫:“冲水必使满而忌溢,满时茶沫浮白,提壶盖从壶口平刮之”。
(6)淋罐:“复以热汤淋壶,以去其沫,壶外追热,则香咪盈溢于壶中”。
(7)烫杯:“烧盅热罐,方能起香”。
(8)洒茶:“茶叶纳后,淋罐淋杯,倾水,几番经过,正洒茶适当时候”,“洒则各杯轮匀,又必余沥全尽,两三洒后,覆转冲罐,俾滴尽之”。“洒茶既毕,乘热,人各一杯饮之”,“一缀而尽,三嗅杯底”寻韵,闻香。
近数十年来,与翁氏时期相比,程式依然,而茶品、取水、用火、茶具,均有新的发展。其原因,一是科技进步,潮汕单丛茶产区大大扩大。茶品丰富多彩:电器的应用,茶具型、制、花色多样化;二是闽、台、潮茶艺交流,进人新的交汇融合期。闽、台、潮工夫茶,本是“同源分流”,如今融汇,共创“中国工夫茶”。《潮州茶经》“三嗅杯底”;钱塘陈于厚。……金茎邑露只闻杯演化为台式“闻香杯”;“茶漏”、“公道壶”加入潮州茶具的行列;凤凰单秘迸人台式茶艺馆,潮汕人喜爱铁观音,冻顶乌龙。为何都属“中国工夫茶”。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