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刻刀万种风情

家乡区县: 张家口市宣化区

一项传统手工艺的延续需要坚守,而她始终如一的坚守,让世人看到了纯手工技艺存在的巨大意义,看到了纯手工技艺创造价值的美好的明天

在蔚县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世界剪纸看中国,中国剪纸看蔚县。在蔚县,从事剪纸者数以万计,蔚县因此获有“中国剪纸之乡”的美誉。

蔚县剪纸声名远播,周淑英便是数以万计庞大剪纸队伍中的一员,她凭着一把刻刀、一支彩笔,一双巧手,将蔚县剪纸的浓郁风情带出了塞外名城,带入了北京高等学府,闯入了欧洲五国。因成就斐然,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幼年偷艺终拜父为师

周淑英可谓“名门之后”, 其父周永明是蔚县剪纸艺术创始人王老赏唯一的嫡传弟子,是我国第二代著名剪纸艺术大师。他开创了周派螺旋刀、针尖刀和套染、晕染新技法,创作了驰名中外的“百种脸谱”,戏剧人物、花鸟鱼虫800多种剪纸作品。

在家父的熏陶下,周淑英兄妹七个打小都有剪纸方面的功夫。耳濡目染,周淑英也深深爱上了剪纸。起初,因这门手艺传女不传男的“家训”,其父坚决反对收她为徒。可固执的她,偏不信这个邪:“你不教我,我就偷着学”。

平日里,只要父亲伏案“作业”,小淑英就躲在一旁悉心观察,然后再暗自用功,画稿起草、色彩点染,只要是经她之手的“涂鸦”,无不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小淑英的剪纸天赋终于令父所动,一番促膝长谈后,小淑英如愿以偿地拜父为师。

时至今日,小淑英成就了大剪纸,不仅练就了剪纸艺术刻、画、染全套功夫,开创了六种新技法,艺术风格仍与其父一脉相承,成为了河北第三代剪纸艺术正宗传人。

“九龙图”闪耀龙年春晚

在京、津成功举办剪纸展览;赴法国、卢森堡、比利时等国进行现场剪纸表演、展览及文化交流,多次受到所到国家总统、首相的亲切接见;数次参加世界及我国剪纸比赛,百余次斩获比赛大奖;被中央美术学院聘请为客座教授,主讲“彩色剪纸”课程……在数年的艺术生涯中,周淑英与剪纸分秒相伴,荣辱与共。

而最令她自豪的,还是2012龙年央视新春歌会,她与巨幅长卷彩色剪纸《九龙图》等六件力作一同登台,与全国人民同贺新春时的激动场景。

周淑英清楚地记得,当新年的钟声刚一落定,这幅寓意龙乃“九五之尊”,长9.9米、高0.99米的《九龙图》徐徐展开,九条神态各异的彩龙迎面飞来:有的紧抓巨石翘首以待,有的腾飞于云雾之间,有的则欲腾空搏之……现场的观众沸腾了,他们雷鸣般地热烈掌声至今犹响在耳。

“这是我彩色剪纸中目前最大的一幅,为做好此作,我三年内数次易稿,从图案设计到色彩设计,力争尽善尽美。真正进入创作时,每天最多也就做上三四厘米之长,过程异常艰辛。”

《清明上河图》、《百蝶图》、《生命树》、《农家乐》、《彩福图》、《富贵牡丹》等代表作,每一幅力作的惊艳出炉,都是周淑英的心血浇灌。

坚守手工刻染传承民间文化

蔚县剪纸是全国唯一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点彩剪纸,刻染结合,“三分刻七分染”、“细靠刀工活靠染”的特点形成了蔚县剪纸构图完整、饱满,造型生动、优美而夸张,精细而古朴,以及色彩明快艳丽的艺术效果及浓郁的民俗风情。也正是因为此,数年来,周淑英一直坚持着她的纯手工剪纸。

然而,随着新时代生活的快速发展,剪纸实用功能的日渐消退,市场的逐渐低迷萎缩,机械剪纸、电脑剪纸应运而生,直接冲击着传统手工业,民间传统工艺及手工艺人面临的严峻生存问题令周淑英百感交集。

有人劝她放弃手工,改用电脑,可坚持己见的周淑英就是难以割舍那份家父亲传的手工活,那份打小根植于骨子里的乡土情结。

那还是在兔年春节之时,有一厂家欲订购一单价值80多万元的剪纸生意,明确要求用机械制作,周淑英硬是将人拒之“门外”。回绝的的理由很简单: “我是传承人,干这行,只有立足手工,坚守清贫,耐住寂寞,才能独具风格。”

正是这份坚定,从八岁起学习剪纸至今的30多年间,周淑英手工点染的每一幅画均独一无二。即使是同一幅画的多个备份,也会因下刀时的手法、点染时配色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尽管如此,当面对手工剪纸难续传人的现实情形,周淑英还是无法平静。多年来,她四处奔波,寻找继承人,却终难如愿。

在匆忙的脚步中,她最大的心愿,就是用自己毕生的心血,将蔚县剪纸这朵艳丽的奇葩浇灌得更加美丽,将蔚县剪纸这一艺术精华,传遍世界各地。

sunny(2014-05-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