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简介:宣化区地处河北省西北部,在张家口市东南28公里处,东南距首都北京150公里,南偏西距省会石家庄市288公里,西距山西省大同市200公里。
宣化区旅游景点:
【南清真寺】南清真寺于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由当地回族穆斯林民众创建。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因“寺传延既久,教人繁滋,欲为广建,与衙署相倚,不能伎展。”教人倡议、出资,移建南清真寺于庙底街。移建后的清真寺规模宏大,结构完整,装饰精美。殿堂建筑15座,占地4400多平方米。庭院宽阔,殿堂恢弘,斗拱交错,飞檐凌空,砖雕、木雕、石雕精美绝伦,门窗、额坊等处阿拉伯经文的装饰,古朴而肃穆。这里设有礼拜堂、经堂和澡堂。礼拜堂是教徒进行礼拜的大殿,经堂是讲经和传授知识的地方,澡堂是教徒礼拜前沐浴的地方。
【拱极楼】(又名昌平楼)宣化古城原先是有七座门的,明成祖朱棣发动“靖南之变”,举兵南下时,驻守宣化的谷王朱?封闭了三座,只留下四座。而今东、北、西等门已经在历史的变革中渐渐消失了,只有南面的昌平门被完好的保存下来。拱极楼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与宣化古城墙共为城防设施,具有重要的军事防御功能,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除了与其它城门一样在城外设有瓮城、月城、沟堑、吊桥之外,拱极楼还建有关城,是宣化城门中唯一带有关城的城楼,是规制最高,防御能力最强的一个城楼。据记载,在著名战役“土木堡之变” 中,南城门楼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正是由于当时镇守宣化的将领罗亨信与杨洪严令“出城者斩”,挡住了攻打京城的也先部队,致使敌人作战失败,从而保住了宣化城。现如今,伫立在阳光下的拱极楼不再是金戈铁马的战场,而是红灯高挂、彩旗飘扬的现代景观了,但是它仍然毅力在那里,诉说着古老的历史。
【京西第一石塔 柏林寺石塔】多宝佛塔所在的柏林寺,又称石佛寺,位于宣化城南偏西35公里的柏林寺村西1公里处,小环山北坡下,始建于明正德七年门512_年),明隆庆元年至四年(156~1570年)曾大修。该寺立于山哟之中,树林葱郁,风景优美,是集佛、道、儒为一体的寺院,由于建筑保存完整,常有外地游客慕名而来。
【万柳公园】柳川河位于宣化古城西门外,元末明初,每年开春立秋后,西北风肆虐,漫天的黄沙使得河滩成了一片沙海,百姓深受其害。清乾隆九年,为了阻挡风沙之害,百姓们在柳川河附近筑堤植树,仅植柳树就有数万株,因柳树成行十分壮观,形成“柳川万柳”的胜景。
宣化区地方特产:
【牛奶葡萄】葡萄栽培在宣化有1300年的历史,“半城葡萄半城钢”之称足见宣化葡萄在宣化经济中的地位。宣化白牛奶葡萄以其皮薄肉脆、酸甜适口、刀切不流汁、品质上乘的特点,曾在1909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荣誉产品奖”,从而享誉国内外,是中国北方最好的鲜食葡萄品种之一。1996年以“春光牌”注册以来,1997年被河北省首届农业博览会评为省级名牌产品,1999年又获昆明世博会铜奖,具有广阔的市场和较高的知名度。宣化区葡萄有3000亩左右,多为百年以上的庭院漏斗架式,具有很好的观赏性、较高的经济效益和一定的历史人文价值,鲜果年产量在1500吨。从2001年开始,宣化区全面启动了牛奶葡萄提纯复壮工程,努力恢复品性,提高品质。
宣化区的历史文化:早在新石器时期,宣化地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夏商时属古幽州,秦汉时属上谷郡,唐代设武州,辽为归化州,元为宣德府,明朝成为长城九边重镇之首,称宣府镇,清朝设置宣化府,寓有“宣扬朝廷德政,感化黎民百姓”之意。1269年的建城史在这方神奇的土地上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古城文化、葡萄文化、工商文化、边塞文化、宗教文化、军旅文化等多元文化在这里交融荟萃、交相辉映。悠久的历史文化,也留下了众多文物遗存。目前,全区拥有宣化古城、下八里辽代壁画墓群、时恩寺、察哈尔省民主政府旧址等7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拥有砖雕五龙壁、立化寺塔、直隶省立第十六中学礼堂、天主教堂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宣化区入选河北省十大历史文化名城,成为全省60张极具河北特色的文化形象名片之一。2012年,宣化古城又成功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