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城位于涿鹿县矾山镇西2公里处。是历史上的涿鹿故城,据《史记·五帝本纪》所述"黄帝邑于涿鹿之阿"。经过"黄炎之战"、"黄蚩之战"后,又"合符釜山",统一华夏各族,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座都城。此城遗址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南北长510米,东西宽450-500米。
旅游景区
一 黄帝泉
即古之阪泉,有名黑龙池。位于黄帝城东0.5公里处。传说黄帝当年常在此泉“濯浴龙体”,故又称“濯龙池”。黄帝泉为自流泉,水自平地涌出,潴而成池,池围97.2米,直径31米,北有一出水口,潺潺流向千年形成的天然河道,足供矾山镇十多个村庄万余民众饮用。据国家水利部门专家测定,黄帝泉水为地下1700米至5000米的深层水,水色清澈,泉涌如注,冬不结冰,夏不生腐,久旱而不竭。水不仅是生命之源,而且人类的文明生活也离不开水。水利学家说,黄帝在涿鹿一带的统一战争,就是由寻找水源开始的。当我们手掬这水质甜润的黄帝泉水时,会自然想到,涿鹿这一带能够成为始祖文化的诞生地和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否与这里丰富的水资源有关呢?
黄帝祠
在轩辕湖以东、黄帝泉以北200米处,原来建有黄帝祠(现不存,改建为“中华三祖堂”),传说与黄帝城同建于黄帝时代。黄帝祠是我国历代帝王将相祭祀怀古的殿堂。秦始皇、东晋司马德宗、清乾隆等,都曾不远千里,风尘仆仆,前往拜谒。著名的南宋爱国将领文天祥曾挥笔写道:“我瞻涿鹿郡,古来战蚩尤。黄帝立此极,玉帛朝诸侯。”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委派了一个15人代表团到陕西黄陵祭黄帝陵,其祭词是:“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惟有我先。”对于具有开国奠基意义的黄帝城来说,情同此理,这个祭词也同样适用。
轩辕黄帝是华夏民族的文明始祖,是炎黄文化的杰出代表,他的勇敢、智慧和功绩,五千年来,世世代代不衰。黄帝城,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走近她,你会感悟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为什么会千年不泯,因而这座最古老的城堡,是一处极具真实性,极富特色,极有深意的揭示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宝地。
桥山,位于今涿鹿城东南20公里处,以山顶有天然形成的拱形石桥而得名,海拔918米。史称“黄帝崩,葬桥山,”即时指这里,现仍存有黄帝庙遗址。桥山南侧有一大方石,传说是黄帝下棋的棋盘,故当地人称“棋盘石”。
内部景观
由海外华人捐资兴建的中华三祖纪念堂,古朴凝重,向人们展示了黄帝、炎帝、蚩尤这三位人文始祖的伟大功绩,体现了海内外华人对中华文明的强大凝聚力。中华三祖堂采用唐代建筑风格,堂内塑有黄帝、炎帝、蚩尤大型塑像。并陈列有在涿鹿之野出土的石斧、陶纺轮、石镞等人类早期生产生活用品和战争兵器。墙壁上绘有涿鹿之战、阪泉之战、合符釜山、定都涿鹿四大历史事件的大型壁画。以中华三祖堂、黄帝城、黄帝泉、蚩尤寨、蚩尤泉为主要景点的中华三祖文化旅游区,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炎黄子孙来这里寻根祭祖。
二 美食
圪渣饼
圪渣饼系阳原县揣骨町的特产。圪渣饼起源于何时,无史可考,但在满清时期,揣骨町的圪渣饼已闻名遐迩,脍炙人口了。据传清朝咸丰年间,揣骨町李增光出任滨州知府时,曾以圪渣饼进贡朝廷,得到慈禧太后的赞赏。此后,圪渣饼便成为清廷贵苑喜食的上乘食品。
圪渣饼,选料精良,工艺考究。烤制而成的圪渣饼是半透明状的圆形薄饼,色泽金黄,有油脂性的光彩。吃时,酥、脆、香、甜,别有风味,异常可口。阳原人称“锅巴”为“圪渣”,因其薄脆,故起名为“圪渣饼”。圪渣饼作为馈亲赠友的上等佳品。足迹几乎遍布全国各地,一些侨居国外抑或出国考查旅游和求学的人,均以圪渣饼作为珍品馈赠国际友人。
坝上莜面
坝上莜面是“口外之宝”中的第一宝。莜面是由莜麦加工而成。莜麦,亦称“裸燕麦”,俗称“油麦”,是一年生草本作物。原产于中亚地区,最先引进欧洲大陆,尔后被我国引进,种植于西北、华北北部、内蒙古等地,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光绪二十八年颁布开垦蒙署令,流民迁入此地,莜麦从此在坝上落户。莜面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十分耐饿。口外广为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四十里莜面,三十里糕,二十里荞麦面饿断腰。”说的是人们吃了莜面,可以走四十里的路程,而吃了荞麦面只能走二十里路程。故这里的人们对莜面特别钟爱,奉为至宝。莜面窝窝、莜面鱼鱼成为张家口独特的风味食品。
“烧南北”
“烧南北”,是河北张家口市一种传统风味菜肴。所谓烧南北,就是以塞北口蘑和江南竹笋为主料,将它们切成薄片,入旺火油锅煸炒,加上一些调料和鲜汤,烧开勾芡,淋上鸡油即成。此菜色泽银红,鲜美爽口,香味浓烈。在我国民间,竹笋雅称玉兰片,盛产于浙江、江西、湖南等地。玉兰片的雅称来源于一个传说故事。
柴沟堡熏肉
张家口地区的柴沟堡是个塞外古镇。相传清朝乾隆年间,有一名叫郭登的厨师在这里开设了一个熏肉铺,驰名京包线一带。他制作的熏肉皮烂肉嫩,表里一致,色泽鲜艳,味道醇香,肥不腻口,瘦不塞齿。不仅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开胃、去寒、消食等作用。此肉出系柏木熏制,故夏季蚊蝇不爬,伏天贮存一周不变质,成为别具一格的地方风味食品。《怀安县志》载:“柴沟堡熏肉特佳,名驰省外,以之分赠亲友,无不交口称赞。”据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外逃时,路经柴沟堡进膳,对柴沟堡熏肉颇为赞赏。此后即被慈禧点为贡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