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锅壁黄龙腾跃,耳听窗外塞北风啸

家乡区县: 大同市城区

大同是中国著名的汉族民间铜器产地之一,历史上曾有 五台山上拜佛,大同城里买铜”之说。早在两千多年前,当地就有了铸铜业,最先用于铸造兵器,后来转向制造佛像和日常生活用具。大同铜器的工艺十分精湛,北魏时期(386—534)就享有盛名。唐宋以来,大同的铜器畅销全国。到了明清时期,大同的铸铜、制铜工艺已相当繁盛,当时的钟楼院巷街制铜作坊达数十处,均系子承父业,世代相传,故称铜匠街。

在大同所有铜器中,铜火锅最为有名。铜火锅是一种将取火与用锅功能巧妙结合,能搬到饭桌上的食具。它的产生与大同的自然环境有关。大同地处雁北塞外,气候寒冷,火锅既可作食具又可取暖,加之古时该地区为游牧民族的放牧地,部落不断迁徙,铜器方便耐用,久而久之,铜火锅成为家户必备之物,并且逐渐成为当地著名的工艺品。

 

 铜火锅始于明朝初期,原本是汉族百姓为抵御寒冷发明,其后流入京城,并被宫中选定为御用品。还有一种说法是: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1328—1398)第十三子朱桂(1374—1446)喜欢宴饮,却因寒冬长宴上的凉酒冷菜而烦恼不已。一位聪明的臣子召集工匠,研制出将鼎下的炽炭和鼎内的高汤结合在一起的食具——铜火锅。这位臣子由于奉献火锅有功,当场被加官级。所以,至今当地人还把铜火锅称作 “速升锅”。
大同铜火锅由底盘、火座、锅身、锅盖、火筒、筒盖六个部分组成,其形制如塔,高约尺余。火锅内里涂锡,既防锈消毒,又可保持食物原来的味道。大同火锅最适宜涮羊肉和烹制什锦菜肴,用餐者围火锅而坐,可以边投食料边取菜,享受自烹自食之趣。

铜火锅的生产过程,分为部件成形、焊接、锅里镀锡、錾雕、抛光、组装六道工序。其中既有精密铸造技术,又有美工设计和錾雕工艺。大同铜火锅主要以手工锻造技艺闻名,锅身上精致形象的图案,成为大同铜火锅一绝。匠人在锅底、锅身、锅盖上精雕细凿,雕上龙戏凤、燕穿柳、鱼伴莲、喜鹊登梅、八仙过海、狮子滚绣球等图案。此外,铜火锅仅装饰纹样就有两百余种,各种花纹都用小锤、钢錾一点点錾成。名为 八仙”的铜火锅是挖掘传统铜版画题材的代表作,托盘、锅座、锅身等都造成八角形,锅身的八个面上镌刻八仙,他们或喜或怒,神态各异。整个锅造型古朴浑厚,端庄高雅,一眼望去,宛如一座金碧辉煌的仙阁。铜火锅光泽明亮的外形、富丽堂皇的色彩、浓郁的民族传统风格和独特的地方艺术特色,使其不仅仅拥有居家实用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大同铜工艺虽然形成很早,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只有一百多年。由于大同地处塞北,自古战乱频繁,铜火锅工艺主要靠汉族民间口耳相传,至今没有确凿的史料记载火锅的样式、流程和做法。不过,这似乎不影响人们享用铜火锅烹煮食物的乐趣。在大同大大小小的餐馆里,餐桌上火光闪闪,铜锅内鲜汤沸腾。目睹锅壁黄龙腾跃,耳听窗外塞北风啸,一种追根忆祖、感怀传统、热爱故土之情油然而生。

欢迎访问!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wm23.cn/leigirl
我的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09356780.html

旭蕾458(2015-04-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