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是秦岭山脉的一段,西起陕西眉县,东至西安蓝田县,千峰叠翠,景色幽美,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主峰位于长安区境内,海拔2604米。对联:“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中的南山指的就是此山。终南山主峰太白山盛产药材,素有“草药王国”之称,在当地至今都传唱着“太乙山,遍地宝、有病不用愁,上山扯把草”的歌谣。太乙山黑膏便产自于此地。
终南山地形险阻、道路崎岖,大谷有五,小谷过百,连绵数百里。《左传》称终南山“九州之险”,《史记》说秦岭是“天下之阻”。宋人所撰《长安县志》载:“终南横亘关中南面,西起秦陇,东至蓝田,相距八百里,昔人言山之大者,太行而外,莫如终南。”至于它的丽肌秀姿,那真是千峰碧屏,深谷幽雅,令人陶醉。唐代诗人李白写道:“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秀色难为名,苍翠日在眼。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
自尹喜草创楼观后,历朝于终南山皆有所修建。秦始皇曾在楼观之南筑庙祀老子,汉武帝则于说经台北建老子祠。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名道云集楼观,增修殿宇,开创了楼观道派。进入唐代,因唐宗室认道教始祖老子为圣祖,大力尊崇道教,特别是因楼观道士岐晖曾赞助李渊起义,故李渊当了皇帝后,对楼观道特予青睐。武德(618-26年)初,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宗圣宫。当时主要建筑有文始、三清、玄门等列祖殿,还有紫云衍庆楼和景阳楼等,成为古楼观的中心。以后历代虽时有修葺,但屡遭兵燹,至清末,宗圣宫仅存残垣断壁 ,一片废墟。此后,楼观的中心便转移到了说经台。新中国成立后,对古楼观进行了多次修葺,形成了以说经台为中心的建筑群。
福朝峪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九间房乡境内,峪口在朝峰村,峪内属终南山林场范围,距离蓝田县城18公里,距离西安市区大约70公里。据传说,古代时候一高官,路过这里,发现祥瑞纳福山水蕴含,山高峪小天阔,紫气东来,阳光早照,遂命名福朝峪。福朝峪范围有辖8 个自然村,2个村民小组,人口 500 人。
福朝峪属于黄河流峪渭河水系灞河支流,源自王顺山北麓,峪道深处是蓝田终南名山平顶山。过岭往西南可以翻到辋川古道,往东南可以抵达流峪古道。峪道约16公里长,宽处约1.5公里,窄处约3米,从山腰婉转向北下流,在朝峰村出山,衔接灞河冲积平原,从韩门寨村汇入灞河。福朝峪短小精悍,山水俱佳,峪道东侧有庙后沟,猿人沟,绵羊沟,八龙窝沟,小核桃岔,东核桃岔,四沟,翩翩沟等;峪道西侧有庙前沟,洞沟,西核桃岔,荫沟,余家河坝,情人谷,四层崖沟,江流沟,天河沟等。峪内自然景观丰富,水景石景经典,沿途分布水景有龙潭,娃娃鱼潭,六连潭,独松潭;石景有方方石,将军石,青蛙石,大象石,灵芝石,情侣石人,厅房石,虎头石,娃娃鱼石,小石海,猿人岭,鸡公岭(老鹰岭),平顶山等,峪内地貌主要以黄土高原和花岗岩山地为主,峪内植被丰茂,动植物资源丰富。乔灌藤草植被种类众多,主要包括白皮松,华山松,刺槐、橡树、水楸、青皮椴、山桃、山核桃,山柳、柿子、核桃、漆树、桑树、花椒、皂角、枣树、山楂、木瓜、苹果、梨、葡萄、杏、桃、樱桃、李、梅、杜仲、豇豆杉、六道木、酸枣、黄栌、崖桑野樱桃、棠棣刺、猕猴桃、野葡萄、五味子、金银花、葛藤、、狼尾草,菊科和禾本科杂草等;主要动物有野猪、 豹、 山羊、狼、 獐、麝、狐、猫豹、果狸、刺猬、黄鼬、松鼠、布谷鸟、猫头鹰、 鹞子,蟾蜍、青蛙、壁虎、麻蜥、蛇(七寸子)。还有蝶类等。
福朝峪地区属于典型的山川塬结合地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地田园风光。地势南高北低,层次感强烈,一个赏山观景的天赐之所。福朝峪东临桐花沟流峪,蓝田猿人遗址,南面背靠王顺山玉山山脉,西面是道教圣地水陆庵古道辋川汤浴石门,北面灞水横流横岭骊山遥望,山区水质清冽,空气清新,四季景色各异,是一个适合休闲养生的圣地。春天百花盛开,莺飞草长,油菜金黄,沟川峁梁绿意飞长;夏季桃红柳绿山泉淙淙,山风送爽;秋天色彩缤纷,柿子红中透亮,芦苇飞白随风飘荡,远山斑斓多姿,屋舍自在舒畅;冬天大雪纷飞,一派北国风光,玉树琼枝,山舞银蛇,万千气象。
福朝峪人文历史荟萃,山水清幽美丽。武关古道从其旁边经过,蓝田猿人遗址与其比邻。福朝峪峪口峪内各有古庙一座,两庙相距10里左右,当地俗称外头庙里头庙,年代不可考,外头庙的墙体和木头还在,里头庙只剩下四方形的石头地基了。庙宇已毁,空留遗址和传说在山水中间飘荡。
我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3048858565/profile?rightmod=1&wvr=5&mod=personinfo
我的梧桐子:http://www.wutongzi.com/uc/14315409.html
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048858565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