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用生菜生酱佐饭,早就是我国东北地区满族同胞的民间习俗,是他们四季不可或缺之物。若上溯到古代,实与清太祖努尔哈赤当年大力倡导“以酱代菜”来强化军队给养有关。当年努尔哈赤经过多年苦心经营,才统一了满族本来各自为王的部族,使得军事实力大增。他不失时机地举兵南下,欲问鼎中原,以图天下。满族士兵长驱入关,其行军之艰苦和劳顿之大,必然影响士气。身为主帅的努尔哈赤深知鼓舞士兵最重要的一招,便是保障大军饮食。军中缺盐是大忌,它会使士兵体力虚弱,削弱战斗力。为此,努尔哈赤一再下令,各级将领务必在行军途中,向民间广为征集豆酱之类的食物,晒成酱坯后随军携带。士兵餐食必须有盐,无盐则以酱代之,即使加入少许烧些野菜,也可促进食欲。果然,这种措施成效很大。军粮充裕了,生酱生菜佐餐有保证了,整体征战力明显地提高了。
后来,清兵进入了北京城。当年军中食酱的习俗沿袭了下来,即使是御膳饮食,亦不得缺少生酱生菜。此举再广泛流传到民间,有力地影响了平民百姓的生活习俗,使生酱生菜为更多的人所接受了。
话说慈禧太后垂政数十年,日夜操劳。御膳房的大厨们担心老佛爷生食酱菜会坏了身体,便想出既不违背清太祖以来的祖训定规,又能让太后乐于接受的两全其美办法,那就是别具风味的系列“炒酱”菜肴。诸如“炒黄瓜酱”、“炒榛子酱”、“炒豌豆酱”、“炒胡萝卜酱”等等,慈禧太后每天一小碟,变换着口味享用,还真的久吃不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