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德胜:梅州八贤之一

家乡区县: 梅州市梅江区

姚德胜,又名克明,字峻修,清咸丰十一年(1859年)出生于广东省平远县大柘乡高甸村,父亲姚日秀,母亲林氏出生。近代著名爱国华侨实业家、慈善家、兴学育才倡导者,梅州八贤之一。

幼年家贫,中途辍学,赴马来西亚锡场当矿工,后致力于开采锡矿等业,成为南洋巨富。人们尊称他为“姚百万”。因开发马来西亚怡保有功,享受殊荣。于当地创办中华商会、矿务农商总局、嘉应会馆等团体,为维护华侨权益及兴办教育事业作出颇多贡献。捐巨资支持辛亥革命,荣获孙中山颁发之“一等嘉禾勋章”。身在南洋,心系桑梓,回国定居后,他锐意建设家乡,投资创办纺织厂,开客家地区于农村发展现代工业之先河,恪守“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之原则,不遗余力赞助社会公益事业,热心地方教育,广泛捐资兴学育才,殚精竭虑,不幸于1915年溘然长逝,终年56岁。

一、十九岁只身闯南洋

姚德胜兄弟3人,他居长。父亲姚芝庭,母亲林氏,均以耕田为业,家境清贫。姚德胜从小就怀有远大志向,与普通小孩子不同。父亲叫他牧牛,几个月的时间他就能想办法把牛养得很肥壮。在家乡的劳动把他锻炼得膀大腰圆、身强力壮。以后父亲带他到离乡60里外的江西寻乌、门岭一带,肩挑贩运米粮,回家卖,但整天汗流浃背,也不过赚得数十文钱,不堪一家一日糊口。他想,做这种生意,是没有什么前途的,总觉得乡间没有什么事情适合他做,内心苦闷彷徨!

姚德胜19岁那年,有一天,他听热柘“水客”余宗二说,到南洋去有机会发到大财。他心中大喜,即回家收拾简单行囊,告别父母,随同水客余宗二,由家乡坝头坐小民船,顺流而下,经新铺、松口而至潮州府之汕头,转乘船到香港。其时尚无轮船,乘“夹板舟”,由香港经过1400海里之“七洲洋”,到达新加坡。再由新加坡转到马来西亚芙蓉埠,由老水客介绍在一家锡矿场当雇工。俗话说:“英雄不怕出身低”,他欣然参加矿工队伍干苦力活。

姚德胜初入矿场,样样生疏,只能拿一份最低的每月七八元的工资,做一些搬运泥土、推送矿车等粗重的工作。他年轻,身体好,力气大,工效高,得到矿主的信任,工资逐步增加,除供自己伙食零用之外,还可以积蓄一点。只一年时间,就把老水客们垫付的旅费还清了。他虽是做一个工人,却留意考察采矿各部门的工作和公司的组织以及锡矿的精炼、外销等问题,又打听到怡保埠的锡业更为发达,前途更大,工人待遇也好些,乃离开芙蓉埠,托朋友介绍,到达怡保某矿场,担任工头职务。又过了两年,手中有一些积蓄,就不再为人当雇工,而改业当小贩。

二、开发锡矿一举成名

姚德胜做小贩,经常深入乡村,和当地土人交易,学会了一口马来土话,和马来族人,也混得很熟。不久,他开了一间德和店,经营杂货生意,由小贩一变而为老板。他很会做生意,又诚实无欺,所以营业额蒸蒸日上,赚了不少钱。怡保是著名的锡矿蕴藏地,他对于开矿,已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除做生意之外,又开始向锡矿业投资,买矿山,雇工开采,成为华侨经营矿业的先进。有一次,他开得“锡米仓”(蕴藏锡矿含量极丰的矿床),轰动了霹雳全邦,真是“一举成名天下知”,他就成为大财主了。

姚德胜开矿成功之后,更向各方发展。他继续利用资本,收买矿地,共达数千英亩之多,并采用新式机器,装水管,引入矿场十里外的河流,用水力开发,产量大大增加。单水力装备一项,就值当时银圆50余万元,规模之大,可以想见。他又和当地富商郑贵、陆佑组设公司,承办霹雳、森美兰各邦的酒税和典当税,也是有利可图。这时,姚德胜管理矿务各厂、场,兼办酒税、典当税,统辖几十个机构,指挥数千名员工,有条不紊,使得上上下下心悦诚服,这才充分发挥了他的才干。

姚德胜一方面经营自己的工商业,一方面为当地谋公益。怡保因为锡业发达,前去谋生的华侨,一天天增加,工、商各业随之繁荣。为联络侨胞感情,发展侨胞事业,姚德胜首先捐出巨款,创建霹雳嘉应会馆、中华总商会、矿务农商总局,又为教育侨胞子女,创建霹雳育才小学、中学,又资助应新、明德两所学校。当时的怡保市,还是旧式市场,范围狭小,市容卫生很差。当地政府为扩大市区、改进市政,乃规划了一片新市区。但因地处偏僻,很少人肯去投资建设。政府乃请姚德胜首先建店铺300间,以资倡导,他慨然答应。

那时霹雳人口还很稀少,一切物质条件,都不具备,担任这么大的建筑工程,人家都替他担忧。但他有气魄,有毅力,一下子拿出数百万元的资本,到数十里、数百里外,招集工人,购置材料。动工之后,他又亲临指挥监督,工程进行得很顺利。300间店铺,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当初担忧的人,变为信服。本地土人和英国人,也为之敬佩。英国派驻吡叻的参政司名叫滑士的,尤为器重他。此后凡当地有什么建设都要和他商量,因为他已成为实际的华侨领袖。现在繁荣的怡保埠还可见到他当年的伟绩。市内还有“姚德胜街”、“德和园”和“姚德胜巴刹市场”供后人怀念。嘉应州人黄遵宪,在光绪十八、九年间,为清廷驻新加坡总领事,也仰慕他的大名,和他一见如故,成为很好的朋友。黄遵宪的声望地位、学问文章,在思想上也给了姚德胜不小的影响。

谢耳朵(2015-06-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