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南人物高小安

家乡区县: 唐山市滦南县

安各庄镇安各庄村人,原名高瑞泉,1925年,小安在本村私塾受到启蒙教育,粗通文墨。知识开拓了他的视野,他并不甘囿于“子曰诗云”的枯燥藩篱,常从本村有藏书的人家借书读,每得一书,常手不释卷,甚至废寝忘食。他胸怀大志,追求着有朝一日,能统兵打仗,尽大丈夫之责。
1929年,因家境不支而缀学,童年的高小安挑起家庭重担。他伶仃一人,常受纨绔子弟欺凌,但从不向邪恶势力屈服。严酷的现实使他过早地成熟起来,始而愤世疾俗,继而弄枪习武,立志消除世间不平。
1931年12月,高小安结识了早期共产党员姚洗尘。姚洗尘向高小安介绍了南方如火如茶的革命斗争形势,使他逐渐懂得了要抗日救国就得团结劳苦大众,就得跟着党打天下。1932年,高小安历尽曲折,找到了中国共产党。在党组织的热情关怀下,他政治觉悟不断提高,以崭新的面貌投入到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之中。
1932年至1936年高小安先后接触了李运昌、苏材、卞振东等共产党员。李运昌是高小安革命征途中的一位重要引路人。当时身为中共京东特委主要领导的李运昌,不辞辛苦,不顾个人安危,长途跋涉,到高小安的家乡,开展秘密工作。李运昌常绐他讲革命道理:“列强的欺凌,军阀的混战,人民的苦楚,党指引的曙光……”这些话有如春风化雨,催开了高小安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心花。
1935年5月,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在华北制造事端。7月,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秘与国民党华北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达成协议,攫取了河北、察哈尔两省的大部分主权。面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高小安愈感到唤起民众至关紧要。他加紧工作,走家串户,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并组织农民开展反剥削反压迫的斗争。从此,一支秘密武装队伍初步形成。1935年8月,在苏林彦的帮助下,高小安将农民武装队伍改编为路南游击小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冀东地区最早的游击队诞生了。1936年元月,京东特委组建丰滦边县委,苏林彦任县委书记,高小安任游击队长。这支游击队以抗日救国为宗旨活动于曾家湾、司各庄、柏各庄至渤海沿岸,支持农民反地主,带领渔民反渔霸,组织盐民反“缉私”。高小安还配合苏林彦秘密发展党员壮大组织力量。1936年前后,仅在安各庄,高小安就从雇工中发展了8名党员。
  1936年冬,车轴山王玉屏叛党,把写有京东特委组织部长李一夫、丰润县委书记温立三、丰滦边委书记苏林彦等名单交给日本特务金立中。于是,党组织决定迅速除个可耻的叛徒。腊月二十四日,游击队长高小安装扮成一个经商的阔少,来到胥各庄,以愿投资帮助办通讯社为诱饵,将叛徒王玉屏引出,搭车从宣庄下来后,高小安若无其事地走在前面,快到郑庄子附近的草泊时,叛徒心生狐疑,说:“你怎么往死路引我呀?”高小安机警地用左手一指:“你看,那不是你要去的地方吗?”趁王向前看的一刹那,高小安掏出手枪,结束了他的性命。高小安以自己的机智和勇敢,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重任,保卫了党的组织。处于秘密活动时期的党组织,活动经费非常困难,筹措资金购买枪支弹药就更难了。为了革命,高小安慷慨地卖掉了家中12亩地,充作党的经费。
1938年6月下旬,冀热边特委在丰润田家湾子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发动冀东抗日大暴动。7月初,高小安率领丰滦边区农民暴动。为严明军纪,与队员们约法三章,一、我们的宗旨是抗日救国,为民除害。二、凡同情抗日的,不论任何阶级,任何阶层,我们都表示热烈欢迎。三、国难当头,大家要有人出人,有枪出枪。四、不许坑害老百姓,违者严惩不贷。
7月13日凌晨,高小安率领暴动队伍径取爽坨,爽坨当时驻“战区保安队”第四总队的一个小队,是大汉奸李际春的部队。保安队到爽坨后,鱼肉百姓,无恶不作,保安队自知无力抵抗,打开北门仓皇溃逃。不到一刻功夫,据点被高小安队伍占领,缴获全部武器弹药。
首战告捷,人心大振。高小安见暴动队伍锐气正盛,便下令乘胜进军,部队如破竹之势,进抵交通要冲——大新庄子。鉴于从军人员急剧增加,高小安决定驻足大新庄子,一面对部队进行整编,一面派人和抗日联军司令部取得联系。
8月3日,高小安率十三总队千余人随高志远攻打乐亭城,高小安任城西总指挥。总攻开始后,他手持短枪,走在队伍前面,发动数次猛攻。伪县长见攻势凌厉,料难抵抗,翌日通电话请降,称:贵军攻下滦县城后我即刻率部起义。并交出一批枪支以表诚意,拿出大宗款物慰劳军队。抗日联军从统一战线大局出发,撤围而去。
  攻打乐亭后,高小安回师故土,旋即占曾家湾,克小集,攻越支,夺宣庄,愈战愈强。战斗中,高小安的军事指挥才能日见卓越。越支是日伪军重兵防守的一个顽固据点,工事坚固,壁垒森严,且三面放水护庄。守敌自恃设防严密,万无一失,扬言“土包子想打越支是白送死”,气焰甚嚣尘上。高小安决心拔掉这颗钉子,趁仲秋月色,部队悄然包围了越支。他冷静地制定出作战方案,令其一部从正面佯攻,自己则亲率精锐,直捣敌人心脏。内外夹攻,敌防线倾刻崩溃,越支克复。
高小安率领着农民革命武装,纵横驰骋于北宁路到渤海沿岸的百余里战场上,在滦县、丰润、宁河、乐亭等广大地区,产生巨大影响。在冀东抗日大暴动中,受高小安影响先后举行暴动的稻地于小泉部、钱营阎锡连部、霍庄霍二、霍三部,后来大多归属了高小安的十三总队,最多时达2000余人。
10月初,进驻冀东八路军主力和抗联部队大规模西撤,高小安率队留在冀东,活动在曾家湾、司各庄、柏各庄和沿海一带,搅得敌人坐卧不宁。
1940年8月16口晚,高小安又率部队潜入路南,日伪军得知这一消息,如坐针毡,出动兵力围追堵截。高小安率部机智灵活地与敌迂回周旋,他们不顾饥饿和疲劳,沿宣庄、圈里、南堡、北堡、柏各庄、胡各庄、僻城、司各庄等村镇不停地奔跑了300余里。在辗转途中,高小安肺病复发,大口大口地吐血,但他斗志不衰,忍受着疾病折磨,始终保持着一个革命者的乐观情绪。
1941年1月,高小安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二分校上学。通过一年的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政治思想素质和军事指挥领导艺术诸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高小安常说:“对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人民战争的思想和战略战术方面的许多问题,我都是在‘抗大’弄清的”。
1942年1月,高小安回到冀东,发展并壮大了抗日队伍,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开辟出100多个村庄,建立了迁滦卢联合县第五总区。高小安广泛结交上层开明人士,实践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如李营村开明地主李宝田,部队每次进驻该村时,他总是慷慨犒军,并主动为部队购买武器、弹药,并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都送到革命队伍军。在军事方面,高小安灵活运用毛泽东的战略战术,创造了不少克敌制胜的战例。从1942年底到1944年春一年多时间里,高小安亲自指挥或参与指挥了大庄河战斗、北圈战斗、戟门战斗、魏各庄战斗、学旺庄战斗、焦庄战斗等著名战斗,消灭了日伪军大批有生力量,胜利地完成了由战略相持到战略反攻的历史使命。
受高小安的影响,先后有几十名亲属追随他参加革命,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高小安有9名亲属为革命献出了生命。高小安对他们要求极严,他的表弟,违法乱纪,他不徇私情、大义灭亲,坚决正法。
1944年的农历二月,高小安率一区队二连转战到滦乐交界的小青河两岸。2月26日早晨,驻滦县偏凉汀的日伪坦克部队对路南进行“侦察扫荡”。百余名日伪军在4辆坦克、3辆大板车的掩护下,从杨各庄向小青河西岸的邰刘庄逼近。刚接近小青河,就遭到高小安部的突然袭击,大板车上的30多个敌人所剩无几,因敌众我寡,高小安率部队向小青河东岸撤退。上午10点,日伪的坦克驶过青河。高小安为掩护其他同志,主动把坦克吸引到自己身边。此时,高小安腿部受伤,同志们争着上来抢救,他大声命令:“不要上来,快往村里撤,谁上来打死谁!“在敌人的密集火力扫射下,高小安身中数弹,壮烈牺牲于乐亭县焦庄,年仅28岁。

99号女嘉宾(2014-05-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