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滦南县简介:滦南县位于唐山市东南部,地处滦河冲击平原最南端,南邻渤海,背靠京津,东南距京唐港40千米,东北距秦皇岛120千米,西距唐山44千米,两南距天津182千米,西北距北京250千米。
滦南县旅游景点:滦南县古墓群遗址;滦南县甜井庄村辽代墓群;滦南县段庄村元代墓群;滦南县龙落湾村汉代遗址;滦南县周夏庄村汉代遗址;滦南县小坡子村汉代遗址;潘家戴庄惨案纪念馆等。
滦南县地方特产:
【滦南海蟹】“滦南海蟹”亦黄螃蟹,生长于浅海,当地产卵,当地自然孵化。海蟹为肢体动物,巨螯尖甲,青色,横着爬行。其肉嫩黄肥,鲜美可口,有养筋益气、理胃消食,散诸热,通经络等药用功效。而且营养及其丰富,每100克蟹肉可含蛋白质14克,脂肪 2.5~5.6 克,碳水化合物7.4克。还富有多种维生素及磷、钙、铁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历来受人们喜食,更受那些文人墨客的赞赏。故前人曾写过这样一首咏蟹诗:“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海产珍品——对虾】对虾为节肢动物,雌雄异体,雄虾大于雌虾,多为一年成熟。对虾因旧时熟品上市前,就其弯钩身形,尾向内,头朝外,每对一套,成对出售,故名对虾。其鲜品青白色半透明,熟品呈珊瑚红。对虾皮包薄肉肥,味道鲜美可口,营养十分丰富,每百克含蛋白质 26.6克,脂肪0.7克,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对虾各种烹调皆宜,是宴席桌上的海味佳肴,佐酒珍品。故前人有“赏花佐酒须珍味,笑指珊瑚钩一双”之诗句。 河北沿海各县养殖的东方对虾有喜欢平静,昼伏夜出的习性,早晨和傍晚活动较为频繁。平时喜栖于泥沙之中。对虾的摄食量随着发育阶段、水温、水质条件而变化。适宜水温在18℃~30℃之间,8℃停止摄食,4℃以下死亡,38℃生活不正常,39℃死亡。耐盐范围在15~40‰之间。对虾经过人工育苗,5月上旬将虾苗投放虾池内,需要人工投喂饵料,对虾7~9月份摄食最旺盛,生长很快。9月下旬至10 月上旬,即可收获成虾。成虾一般身长12至16公分,重量在 25~50克左右。
还有滦南虾皮;柏各庄大米;曲身小子玉腰肢;东路花生;郝家火烧;滦南毛虾等。
滦南县的历史文化:滦南历史悠久。自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滦南繁衍生息;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县境置马城县,相传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曾东征到滦南渤海湾,留下了与曹妃的爱情传奇,曹妃甸因此而得名;辽属卢龙军,金置滦县,元五年并入滦州,县城所在地倴城是京东四大名镇之一,相传因元朝大将那颜倴盏在此屯粮而得名;此后,历经明、清,县境均属滦州。1946年建立滦南县佐公署,后并入滦县;1963年恢复滦南县建制。
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人民政府网站(滦南县人民政府)http://www.luanna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