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佛山特产

家乡区县: 佛山市禅城区

                                                    舌尖上的佛山特产
     佛山特产多的是,先向你们介绍一下10种。


一、粉葛
1、粉葛是我市土特产之一,只要分布于合水等山区镇。
2、合水粉葛品种为细叶粉葛,块根似纺缍形,表皮皱褶呈黄白色,肉白色含纤维少、起粉率高、味甜。

 

3、合水粉葛主要有细叶粉葛、大叶粉葛、苍梧粉葛、柴葛(麻葛)四种。葛根富含淀粉,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高,耐储藏,可作菜用。葛片和葛粉均可入药,有清凉解毒,降血糖、解酒的功效。茎蔓可作绳或编织用,也可做绿肥。

4、可以有一下做法:桂花葛粉羹、葛根粉粥、葛粉饭、葛粉。


二、盲公饼
1、盲公饼是广东省佛山市土特产名产品之一。由于它是由一盲人创制,因而得名盲公饼。
2、由来: “盲公饼”、“芝麻薄饼”是佛山人民所喜爱的传统食品,有着悠久的历史。据佛山地方志记载:“佛山制饼业,以薄脆饼鹤园社合记之盲公饼为最有名,乡人恒以馈送外乡戚友。” 自清末以来,就以“盲公饼”、“东麻薄脆”之名行销穗、港、澳及珠江三角洲地区。 1933 年后,也有远销新加坡、美国、加拿大等国家。 1956 年后,成为出口创汇的地方名特产品。 相传于清嘉庆年间,佛山鹤园街教善坊有姓何的盲人开设一间“乾乾堂”卜易馆,占卦算命,远近前来问卜的妇人常有携带孩童,喧闹哭啼。何某长子别出心裁,以钣焦干研磨成粉,拌以油、糖、花生、芝麻等材料,炭火烘烤成饼,卖给问卜者以饵孩童。 此饼甘香松化,质优价廉,买者日众,辗转相传,远近弛名。到盲公处购饼者顺口称之为“盲公饼”。“乾乾堂”渐变为“合记饼店”。


三、佛山柱候酱

1、柱侯酱可以说是粤菜菜肴里不可或缺的一味调味酱料。主要是用大豆、面粉为原料,经过酿造,附加蒜茸、生抽、白糖、食油、八角粉等煮制研磨而成。

2、柱侯酱色鲜味美、香甜适中,有芬芳的豉味,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在烹制菜肴时,相对比较随和,也就是几乎和任何调味料都可配搭而相辅相成。
3、系列产品:柱候鸡、柱候鸭、柱候鹅、柱候猪手、柱候牛腩(牛杂)等


四、 西樵大饼
1、西樵大饼最早出品是官山圩的天园饼家,曾畅销省港各地。其特点是松软、香甜,入口松化。这是用西樵山清泉才能制成此饼,其它地方仿制,不及此味,所以被称为西樵大饼。
2、西樵海北东路有一家很正中的 叫崇南饼家 比大街上买到包装很好的 要好吃很多,无添加的,我家只吃他出品的大饼哦
3、原料】 面粉550克 【配料】 酵面50克/白糖370克/熟猪油40克/鸡蛋液30克/碳酸氢铵适量/苏打适量/碱适量 【制作】 1)将300克面粉放在案板上开窝,加入熟猪油,酵面,160克清水和匀后揉匀; 2)饧30分钟至面团发酵酥松隆起呈包状后,将溶解的白糖加入面团揉匀,再饧发2小时,面团产生微酸味便好; 3)将剩余的250克面粉开窝,加鸡蛋液,苏打,碳酸氢铵,碱和20克清水,搅拌揉匀成面团后,再同发好微酸面团搓揉成团; 4)将面团分成6个大剂,逐个搓圆压扁,入烤炉烤熟即可。

 

五、平洲福肉饼
1、平洲福肉饼是广东省著名的特色美食。
2、特点:平洲福肉饼——相信佛山很少人知道有这个特产。其实它出现的时间比盲公饼要早,一直是家庭和小作坊式制作,与中山的杏仁饼相似。
3、特色:捏在手里,软绵绵的;放到嘴里,甜而不腻,柔韧而不粘牙;嚼之散发出淡淡的玫瑰花香,和着丝丝陈皮的特殊香气。形如棋子而稍大,表面扑上薄薄一层干粉,避免互相粘连。用包装纸包成筒状,印上几个朴拙的木版旧宋体红字“福肉饼”。这便是正宗的南海平洲福肉饼,原是珠三角名特饼食之一。


六、酝扎猪蹄
1、佛山酝猪蹄有两种形式,一是用整只猪手酝制而成;一是用猪脚开皮,抽去脚筋和骨,再用猪肥肉夹着猪精瘦肉包扎在猪脚皮内酝制。所得酝,就是用慢火煮浸。前者制作工序较少,后者制作工序较多,但两者都为佛山人所喜食。由于后者是用水草扎着来酝制,所以名叫“扎蹄”。
酝扎猪蹄无论选料、酿制、调味还是煨煮方面均有独到之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有大小工序三十多道,即使是熟练的老师傅,一天最多也只能做二十多只。
2、典故:清朝乾隆年间,佛山有一余姓人家,开了家和记猪肉店,店主余浩忠别出心裁,用猪手巧制成酝扎猪蹄出售,因为风味独特,甘香爽口,很受顾客欢迎。和记猪肉店对面有个接官亭,路经佛山的大小官员都会在此歇息。一天,一位巡抚视察到佛山时已是深夜,他命差役弄些饭菜来消夜。但由于太晚,各食店都已关门。差役无奈,只好拍开和记猪肉店的店门,买了酝扎猪蹄回去。巡抚食之,感觉非常满意,连声赞叹“得心应手”。此后,酝扎猪蹄的名声不胫而走,和记猪肉店也因此更名为“得心斋”。很多达官贵人、仕子商贾为求仕途顺利、生意兴隆,都喜欢到得心斋买 “得心应手”酝扎猪蹄,一般百姓人家,逢年过节或喜庆日子,也都会买酝扎猪蹄回家,祈求做事得心应手,心想事成,万事胜意。


七、乐平雪梨瓜
1、三水乐平雪梨瓜遐迩闻名,但不是所有产自乐平的雪梨瓜都叫“乐平雪梨瓜”!三水区日前颁发了《乐平雪梨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任何单位和个人使用乐平雪梨瓜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以下简称专用标志),必须按规定程序申请;三水区质监局还将对专用标志的使用实行年审制度。

2、乐2014-05-24雪梨瓜(又名甜瓜、香瓜)在乐平生产有较长的历史,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已经有一定的种植规模,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发展,雪梨瓜生产成为了该镇最主要的农业产品之一,是该镇知名的特色农业。九十年代中后期以后,雪梨瓜生产年年有长足发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06年种植面积有10000多亩;2007年种植面积达14000多亩;2008年春植约8000多亩,预计全年种植面积超过18000多亩,总产量超过2.25万吨,产值达7650多万元。产品销往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大中城市,而且供不应求。

八、全鱼宴
1、全鱼宴是饮食词汇,指整个桌上的菜全部都是鱼,各种各样的鱼,各种各样的做法,吃的到是满舒服的。
2、 在保持传统风味的同时,菜式也发生了许多变化,现能制作的鱼宴菜式多达70多种。有食家介绍,九江儒林西路有一家酒店的鱼宴颇为地道。
据称,最初全鱼宴是以4大家鱼为原材料,有大头鱼、鲶鱼、鲮鱼、鲩鱼,随着当地渔业的发展,2000年又推出新的鱼宴版本,采用4大高值鱼做原料,加上进口调味品,制作出更多的新菜。
首先登场的是“八宝鱼云羹”。有鱼云、虾柳、蛋清、雪耳、叉烧、韭黄、香菇等为材料,入口清甜无腥味。另一味“辉利功夫鱼”,有炸、蒸两种吃法,制作过程很讲功夫:先将鲈鱼去骨起肉后,鱼头、鱼尾油炸,鱼肉上放以梅菜调味,下面以日本豆腐垫底清蒸。吃起来,鱼肉香滑有鲜味。
“寒衣勤织锦”是用鱼皮做成的凉拌菜。生鱼皮加上紫苏、花生、青瓜、醋和辣椒,爽口醒胃。
“沙锅大鱼头”你可能见得多了,但锅底放锅巴的就未尝过了。鱼头够鲜滑,而浸有鱼头精华的锅巴,越嚼越有味道。
“酥香白花球”里是新鲜打好、腌好味道的鱼肉丸子,蘸上蛋清再蘸面包粒,放入油中用慢火炸至金黄而成。火候的控制是这道菜的关键。
最后还有“蜜瓜炒鱼丁”、“鱼露三宝”、“鸳鸯鱼青饺”等几道饭后菜。这些菜都需事先拆去鱼骨,挺考心思的。价钱更是实惠,九菜一汤每人仅需25元。


九、水蛇粥
水蛇粥的制作材料 主料:大条水蛇,陈皮,红枣,姜,大米等
2、做法
在购买水蛇的时候,市场的人会帮你杀蛇,记得要剪头,留蛇皮和蛇身。回家清洗后分别切段。陈皮、红枣、姜分别切丝;
(2)煲好一锅靓白粥,把所有材料放入粥里,加少许香油。煲20到25分钟左右即可。 要点:煲粥的水蛇个头一定要够大,最好在半斤以上。食用时,特别在秋天,加入白菊花会更清香。


十、佛山石湾公子
1、陶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领域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可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青花瓷、唐三彩等名陶早已享誉海外,蜚声国际,而“石湾公仔” 以“石湾公仔”为代表的石湾陶艺品却是中国民间陶瓷艺术的一朵奇葩,早在明清时期就享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
2、石湾公仔产于“中国陶瓷名镇”——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的石湾镇,石湾艺术陶瓷俗称为“石湾公仔”,是在日用陶高度发展,商业流通活跃繁荣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艺术创作植根于民间,每件作品充满着浑厚、粗犷、质朴、率真的审美情趣。石湾公仔上釉别具一格,釉色浑厚斑斓,造型生动传神。在技法上,塑造人物以不施釉的陶泥“胎骨”表现人体肌肤,取得了“比瓷雕更有温情和人性”的艺术效果。自明代以来,“石湾公仔”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兼收并蓄、善仿善创的发展进程中,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陶艺史上的一朵奇葩。
石湾艺术陶器其产生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数百年来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被称之为“石湾公仔”。唐宋时期,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石湾公仔就开始远销日本、东南亚以及世界各地;明代以后石湾公仔的生产进入鼎盛期,产品种类繁多,逐步分支为人物、动物陶塑、器皿造型、园林陶艺及微塑五大类,成为独具岭南特色的工艺品。历经千百年的传承和锤炼,石湾陶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深受国内外人士喜爱和赞赏。2006年“石湾公仔”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妙手匠心巧出神,泥沙水火见奇珍。艺精品美石湾瓦,名甲四方天下闻。”这是描述佛山石湾公仔的诗句。可以看出,佛山的石湾公仔早已名扬四海,那生动传神的造型,那流光溢彩的风情,让人深深地沉湎于泥土与水火所凝聚而成的艺术之中。

AdaHJQ(2014-05-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