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里古建筑群具有典型的岭南民居建筑风格,完整地展现了清代佛山的历史风貌。
东华里古建筑群位于今禅城区福贤路中段,全长146.4米,总占地面积10217平方米,古建筑群体面积6700平方米,是目前广东省内保存最完好、具有珠江三角洲典型风貌的清代古街道。
东华里原名“杨伍街”,以清初聚居此地的杨族和伍族姓氏命名,其后两族相继衰落,房产逐渐转卖与他姓,清乾隆年间改为今名。至嘉、道年间,迁入骆氏家族,该族的骆秉章当时在朝中为协办大学士、四川总督,曾对该里后半段北侧宅第大加修葺改造,屋宇更为规整美观。清末时,华侨富商招雨田家族又迁入该里,招氏为禅城澜石石头乡人,于香港创“广茂泰”南北行,发家成巨富后,将其东华里中段南侧的宅第进一步改建装修,遂成目前之面貌。
东华里街首闸门楼尚存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的石刻街额,街道宽阔畅顺,花岗石铺砌的路面洁净平整。街内两旁的宅第俨然清代旧貌,因历来是官家富户所居,故无论建筑形式或装修,均极为讲究,门房高大,石砌台阶,门墙多为水磨青砖结砌;室内的厅堂装饰亦不俗,多有木雕屏风、花架及隔扇等高档设置。街之前段为互相毗连的屋宇,其中尚存“伍氏宗祠”、“招氏宗祠”、“招雨田祠”及招氏“敬贤堂”等建筑物;街后段两旁各有小巷四条,巷内为宅第后三进的住宅,排列整齐,格式统一,均锅耳式封火山墙,“三间两廊”式平面布局,室内设置除个别略有改动外基本为旧貌。东华里是佛山保存最完好的典型清代街道,是研究佛山地方史、建筑史以及居住习俗等问题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东华里古建筑群于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不仅是岭南民居建筑风格的代表,更是见证和传承了佛山悠久的历史。
梧桐子看家乡栏目:http://www.wutongzi.com/kan/guangdong/chancheng.html
能力秀个人主页:http://abc.wm23.com/Keithyu7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