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禅城共有17项非遗项目,主要以传统技艺和民俗为主。其中,为数不少的非遗项目面临后继无人之忧,甚至连佛山最著名的秋色扎作技艺同样堪忧。同时,35名省级非遗传承人超过八成均在65岁以上,甚至已有4人离去。希望有更多人关注和传承禅城非遗,让非遗不成为“遗憾”。
----------------------------------------------禅城非遗--------------------------------------------------------
祖庙庙会就是在农历三月三期间,以拜祭北帝,为北帝庆生为主题,以北帝所居的祖庙为主要活动场所,全民参加,举镇欢庆,集宗教商贸、娱乐活动于一体的民俗文化活动。
祖庙庙会兴旺于清初和清中期。文献《佛山忠义乡志》记载了当时庙会的盛况:“时维三月上巳佳辰,是真君降祥之日也,……故乡人于是日也,香亭所过,士女拜瞻,庭燎彻晓,祝开筵,锦衣倭帽,争牵百子之爆车,灯厂歌棚,共演鱼龙之曼戏,莫不仰神威之显赫而报太平之乐事者也。”在这一时期,庙会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形式:设醮肃拜—北帝巡游—演戏酬神—烧大爆。
从清末到抗战爆发,虽然祖庙庙会活动还在延续,但是已经盛况不在了。到1938年抗战期间日本军队占领佛山,庙会从此中断。直至上世纪80年代,庙会才开始自发组织进行。此时,仪式也简单了很多。
到2005年,在政府的支持下,由佛山市博物馆牵头,佛山祖庙庙会开始恢复起来。佛山市博物馆根据史料记载和曾参加过民国时期庙会的老人们的回忆,结合当今社会民众的一员和文化需求,在传统的内容有注入了新的元素。
现代祖庙庙会的仪式
1、舞狮迎宾:三月三早上,十头色彩斑斓的广东醒狮,在祖庙大院门口随着锣鼓的节奏,或腾挪跳跃,或摇头摆尾,营造一种非常喜庆欢快的气氛,欢迎嘉宾的到来。
2、肃拜祈福:主嘉宾到齐后,在祖庙山门前设香案,主祭桌上摆佛山本地烧陶瓷五供、烧猪、大饼、九杯酒、九双筷子、花生、苹果、豆沙包、莲蓉包、鲜花等祭品,焚香,众人三鞠躬敬拜。然后,一位尊者率众齐诵:“佛山祖庙灵应,北帝昭明,千年万载,世人尊奉,我等百姓,恭祝真武,吉诞万古流芳,诚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丰衣足食,社会和谐,百姓康宁,万业昌盛”。诵完祝词,众人再鞠躬,尊者宣布礼毕。
3、民俗巡游:祈福之后,巡游队伍出发。队伍一般从祖庙正门出发,然后从北门回来。
4、演戏酬神:巡游结束,北帝归位,在正殿对面的万福台上粤剧演出就拉开大幕了。表演的既有粤剧名角,也有街道社区的私伙局(业余爱好者组成的民间粤剧表演团体)。戏一般唱三天,三月初三正日子,是名角唱,初四初五基本是私伙局唱。
想了解更多禅城的非遗项目,欢迎来点我的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67027292.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